會因為股價沒跌,而失去買股的機會,
因貪圖1元權利金,而失去賺好幾倍的機會。
股票便宜了,預期上漲空間是好幾倍,
這未免太因小失大。
一是Coach的包包便宜賣給你,
二是給1元權利金叫你不要買,
請問你會選擇哪一種 ?
任誰都會選一,
可是換成COH選擇權竟然選二,
實在太奇怪了。
可能我說明會講得太快,而且作法實際上有點複雜,
沒有讓你很了解我的作法,
針對你的疑問,我的回答如下:
1.回到我最初的目的,
我並沒有想放棄Coach漲好幾倍的可能性,
只是想便宜買進Coach股票,
而在持有期間內,活化Coash股票,
讓它除了配息可以讓我能得到的現金流之外,
再利用選擇權創造另一筆現金流。
不可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就漲好幾倍,而讓我沒辦法賺到,
要漲倍數,少說也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更有可能是要好幾年。
1.以Coash來說,在我演講的內容中,
9/20的股價55.04,我NP在55元,收1.25元權利金,
在下個月結算時,只有當股價高於56.25時,9月直接在55.04元買股的獲利才會大於我用NP策略。
但我得到了1.25元的買股基金,
然後再來作一次NP策略(履約價在56,權利金假設為1.1元),
如果11月股價還是在履約價之上,假設為57.2元,
我又再獲得1.1元的權利金,
所以我就有2.35元的買股基金了。
因為股價是漲漲跌跌,總會等到Coash跌的時間,
假設12月Coash跌回56.6元,
因此我用57元買到Coash了,
但扣掉我之前收到的權利金(1.25+1.1+1.1=3.45),
所以我實際成本是53.55元,
比我如果一開始在9/20就用55.04元買進股票的成本低。
只有在當有一個月漲很多,例如漲了5元,
我最後買到的成本才會高於一開始用55.04買進Coash,
但就算這樣,我的成本也可能只有高於55.04元1~2元,
應該不太會有一個月漲一倍,例如到100元,
這時我才會失去賺到Coash倍數的獲利機會。
在作NP策略,到最後會買到股票的幾個月內,
只要股價沒有大漲(機率高),
我的成本是會比55.04元低,
就算其中有一個月大漲(機率低,以COH線圖來看,
過去二年一個月有漲超過5元的月份不到6次),
我的成本可能比55.04元高1~2元,
但絕不會有沒買到股票,失去獲利倍數的機會,
歡迎討論以上這NP作法的邏輯是否有誤。
用文字解釋就更複雜了,有興趣再電話討論也可,
但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
這套作法比一開始就買股,最差的情形可能只會少賺幾元,
是不會有完全喪失倍數獲利的這種問題。
這個假設是有問題的,
因選高ROE,股價便宜的好股,
此時股價上漲機率是高的,
這個假設顯然不合理。
只要一年漲個5%以上就因小失大了,
Horlic桑實驗下來,
這個策略績效一年也才5%而已,
同學應當知道,
股價便宜的預期報酬率至少15%。
你的看法是和我一樣的,
本來感覺在討論區中都是反對的聲音,
終於有遇到知音的感覺 。
我也常常獨排眾議,
真理不是靠舉手表決來決定的。
每個月均做CC,股票也如預期往上走,
最極端的狀況是每個月被逼重新建倉而墊高成本
(現實的狀況是其中幾各月收到權利金,幾個月被逼從重建倉),
年報酬率應該是直買較高
現股交易,每二周買賣一次,台股一年的交易成本是14%
Horlic桑實驗下來一年賺 5%。
股價每月都大幅上漲(大於5%以上),
的確成本會被慢慢墊高,
這時就會比直接買股,不做任何事的績效差。
只要你CC的履約價比較價外,那就沒什麼問題,
股票還在,可參與上漲,又每年至少再多獲利5%以上。
所以手續費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考量,
我是開Interactive Broke(IB)r的帳戶,
它交易的成本很低,通常一次手續費只要1美金左右,
而First Trade或Scott Trade,
好像要5~6塊美金以上
(我沒交易過,不是很確定金額,但一定是比IB貴很多)。
漲過買權履約價,不願意停損買權的損失,
或是股票被履約賣出,因心理因素不想再用高價買回來,
才會喪失股票後來一大段的漲幅,
如果可以克服心魔,願意停損買權,
或比賣出價高個1~2元買回來,
也就是當月如果股票漲10%,
願意少賺一些,只賺5~7%,
就不會因小失大了。
對選擇權策略這麼有把握的人會一次失手而馬上認錯 ?
一定是失敗 3 次以上才痛改前非。
3 次之後股價早就漲高了。
宏達電買在1,300元也不怕,
只要賣權一直賣,每次賺個1元權利金,
最後總會把成本降下來。
參閱: 2013同學會(1/6) 太精彩了
2013同學會(2/6) 雅雯桑:自由的秘密
2013同學會(3/6) Kanou桑:極地之旅《冰島格陵蘭自助旅行》經驗分享
2013同學會(4/6) Simon桑:金融股春燕來了
2013同學會(5/6) Horlic桑:如何便宜買美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