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盈再率虧損和負的有何不同 ?

From: 林清源
Sent: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4:41 PM

請問,盈再率虧損和負的有何不同 ?

萬分感謝這麼好的一堂課,讓人有振聾發聵之感。


From: mikeon
Sent: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4:48 PM

虧損:分母為負,過去4年虧損。
負的:分子為負,過去4年未添加新設備

盈再率低於80%就好,
沒有「越低越好」或「負的更好」這回事

參閱:盈再率低於80%就好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拿房子去貸款來投資

From: 子建
Sent: Friday, December 25, 2009 11:06 AM

我想請問一下,以前常常聽人家說不要借錢來投資
不過我稍微分析了一下利息
發現用房貸來轉投資好像是個不錯的選擇
按書上的方式投資感覺非常穩定的在獲利
相較之下由於沒有第一桶金
而利用二次房貸來當作第一桶金來存錢
應該在報酬率會不錯
不知道我這樣的想法有沒有錯誤呢


From: kenyu999
Sent: Friday, December 25, 2009 5:47 PM

一般房貸在前三年有寬限期..只繳利息..負擔較多..
在第三年後...本息一起繳..負擔較高

通常銀行只做第一順位貸款..
第二順位貸款可能轉向民間借貸(利息較高)..
加上第一順位的貸款...繳款壓力很大..
在這一波股市順勢而上...大家都有賺到錢..
如果明年往下...你真的繳得起 ??

在房貸在繳完前,你房子還是銀行的..
即使繳到只剩最後一期..繳不出來..
銀行一定把房子拍賣(法拍)...取得其應得部分..
so用自己的錢做投資..會較安全些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連計程車司機都有know how

From: Miles Liao
Sent: Friday, December 25, 2009 10:38 AM

同意Mike的看法,
我的客戶許多都是創業的,
自己也與朋友創業五次。

因為我從事專利商標事務所這行,
有幸也認識許多老闆與創業家,
簡單幾個印象:
愛花錢的,愛排場,自以為都懂的
(所以不再學習,不肯傾聽意見):一定死!

刻苦耐勞勤奮,省吃儉用(沒錢,啃饅頭也沒關係),
溝通能力強EQ好,肯下廚房的(不是出一張嘴)
:有可能成功

創業除了要有『創業家的性格(車庫性格)』外,
培養核心競爭能力是一定要的,
有一篇文章我一直很喜歡,許多同學可能都看過了,
創業以開計程車最為容易,
但連計程車司機都有know how,
就要想想其他行業怎麼可能會沒有!?,
我感覺基礎核心競爭知識,
大概不到10%的人(應該是高估)能在五年懂得80分:

出租車司機給微軟經理上的一堂MBA課

我要從徐家匯趕去機場,於是匆匆結束了一個會議,在美羅大廈前搜索出租車。一輛大眾發現了我,非常專業的、徑直的停在我的面前。這一停,於是有了後面的這個讓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像上了一堂生動的MBA案例課。為了忠實於這名出租車司機的原意,我憑記憶盡量重複他原來的話。

「去哪裡……好的,機場。我在徐家匯就喜歡做美羅大廈的生意。這裡我只做兩個地方。美羅大廈,均瑤大廈。你知道嗎?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羅大廈門口兜了兩圈,終於被我看到你了!從寫字樓裡出來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出租車司機,也要用科學的方法。」他說。我一愣,頓時很有些興趣「什麼科學的方法?」

「要懂得統計。我做過精確的計算。我說給你聽啊。我每天開17個小時的車,每小時成本34.5元……」

「怎麼算出來的?」我追問。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費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時,平均每小時固定成本22元,交給公司,平均每小時12.5元油費。這是不是就是34.5元?」,我有些驚訝。我打了10年的車,第一次聽到有出租車司機這麼計算成本。以前的司機都和我說,每公裡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錢之類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時間算。你看,計價器有一個「檢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詳細記錄。我做過數據分析,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為7分鐘。如果上來一個起步價,10元,大概要開10分鐘。也就是每一個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鐘的成本,就是9.8元。不賺錢啊!如果說做浦東、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飯,做10元的客人連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強!這位師傅聽上去真不像出租車司機,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師。「那你怎麼辦呢?」我更感興趣了,繼續問。看來去機場的路上還能學到新東西。

「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地決定你要去的地方。」我非常驚訝,這聽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說做出租車司機是靠運氣吃飯的職業。我以為不是。你要站在客戶的位置上,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這句話聽上去很專業,有點像很多商業管理培訓老師說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給你舉個例子,醫院門口,一個拿著藥的,一個拿著臉盆的,你帶哪一個。」我想了想,說不知道。

「你 要帶那個拿臉盆的。一般人病小痛的到醫院看一看,拿點藥,不一定會去很遠的醫院。拿著臉盆打車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樓的誰死了,明天三樓又死了一個。從醫院出來的人通常會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健康才最重要。那天這個說: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說他會打車到人民廣場,再去坐青浦線嗎?絕對不會!」

我不由得開始佩服。

「再給你舉個例子。那天人民廣場,三個人在前面招手。一個年輕女子,拿著小包,剛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個是個裡面穿絨襯衫的,外面羽絨服的男子,拿著筆記本包。我看一個人只要3秒鐘。我毫不猶豫地停在這個男子面前。這個男的上車後說:延安高架、南北高架~~~還沒說後面就忍不住問,為什麼你毫不猶豫地開到我面前?前面還有兩個人,他們要是想上車,我也不好意思和他們搶。我回答說,中午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鐘就1點了。那個女孩子是中午溜出來買東西的,估計公司很近;那對男女是遊客,沒拿什麼東西,不會去很遠;你是出去辦事的,拿著筆記本包,一看就是公務。而且這個時候出去,估計應該不會近。那個男的就說,你說對了,去寶山。」「那些在超市門口,地鐵口打車,穿著睡衣的人可能去很遠嗎?可能去機場嗎?機場也不會讓她進啊。」

有道理!我越聽越有意思。

「很多司機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價又漲了啊,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我說,你永遠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你永遠不能提高。從自己身上找找看,問題出在哪裡。」這話聽起來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 「影響圈和關注圈」的翻版。「有一次,在南丹路一個人攔車,去田林。後來又有一次,一個人在南丹路攔車,還是去田林。我就問了,怎麼你們從南丹路出來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說,在南丹路有一個公共汽車總站,我們都是坐公共汽車從浦東到這裡,然後搭車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們開過的這條路,沒有寫字樓,沒有酒店,什麼都沒有,只有公共汽車站,站在這裡攔車的多半都是剛下公共汽車的,再選擇一條最短路經打車。在這裡攔車的客戶通常不會高於15元。」

「所以我說,態度決定一切!」我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出租車司機這麼說。

「要用科學的方法,統計學來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鐵站口排隊,怎麼能賺到錢?每個月就賺500塊錢怎麼養活老婆孩子?這就是在謀殺啊!慢性謀殺你的全家。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學習知識可以把一個人變成聰明的人,一個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很聰明的人。一個很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天才。」

「有一次一個人打車去火車站,問怎麼走。他說這麼這麼走。我說慢,上高架,再這麼這麼走。他說,這就繞遠了。我說,沒關係,你經常走你有經驗,你那麼走50塊,你按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塊了,我就翻表。你只給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說的那麼走要50分鐘,我帶你這麼走只要25分鐘。最後,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鐘,我只收了50塊。乘客很高興,省了10元錢左右。這4公里對我來說就是1塊多錢的油錢。我相當於用1元多錢買了25分鐘。我剛才說了,我一小時的成本34.5塊,我多合算啊!」

「在大眾公司,一般一個司機3、4千,拿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千左右。頂級的司機大概每月能有7000。全大眾2萬個司機,大概只有2-3個司機,萬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我就是這2-3個人中間的一個。而且很穩定,基本不會大的波動。」

太強了!到此為止,我越來越佩服這個出租車司機。

「我常常說我是一個快樂的車伕。有人說,你是因為賺的錢多,所以當然快樂。我對他們說,你們正好錯了。是因為我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所以賺的錢多。」

說的多好啊!

「要懂得體味工作帶給你的美。堵在人民廣場的時候,很多司機抱怨,又堵車了!真是倒霉。千萬不要這樣,用心體會一下這個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經過,非常現代的高樓大廈,雖然買不起,但是卻可以用欣賞的眼光去享受。開車去機場,看著兩邊的綠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樣工作都有她美麗的地方,我們要懂得從工作中體會這種美麗。」

「我10年前是強生公司的總教練。8年前在公司作過三個不同部門的部門經理。後來我不幹了,一個月就3、5千塊,沒意思。就主動來做司機。我願意做一個快樂的車伕。哈哈哈哈。」

到了機場,我給他留了一張名片,說:「你有沒有興趣這個星期五,到我辦公室,給微軟的員工講一講你怎麼開出租車的?你就當打著表,60公里一小時,你講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錢。給我電話。」

我迫不及待的在飛機上記錄下他這堂生動的MBA課。

不要亂創業

From: fivegeneration
Sent: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4:11 PM

Dear同學們:

抱歉,好像因為我的發言讓大家有點火氣,
我承認自己對富爸爸系列的書只看了第一本,
也不認同他所有的觀念。
但有時間我會把剩下的看一看,也許是我誤會了清崎

會拿王志鈞的文章出來分享只是因為我認為
該篇文章的觀點和Mike桑之前的類似:
「不要以為有被動收入就是不必工作,
也不要以為被動收入很簡單就能達到與維持」
(詳見Mike桑發表的「無業投資人」那篇)

被動收入聽起來很吸引人,也有人能賺到大錢,
就跟大家都想成為王永慶,郭台銘一樣
(不過有人或許只想成為他們的兒子,像我就是),
可是有人會認為王永慶郭台銘不必工作嗎?
他們的工作時數可能比99%的上班族還要長吧。

現在的Mike桑也有工作啊(巴菲特班),
簡單來說富爸爸的觀念就是要創業才能賺大錢
我覺得富爸爸系列書籍的價值在於
把創業換個說法讓大家覺得沒那麼困難
(實際上也是,台灣那麼多新鮮人在罵老闆只給兩萬二的底薪,
卻沒想過要自己去創業當老闆要給底下的人多少薪水)
可是如果所有的上班族都創業了,
那全台灣都只剩下個體戶,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如果有人認為自己對現在的工作沒有興趣,
所以想靠被動收入讓自己不必工作,
那就要先確認自己對想投入的「被動收入」
是不是真的更有興趣,因為那還是在工作,
巴菲特的工作就是開投資公司和讀年報
(還有很多其他的啦),
很多人把巴菲特當成榜樣,
卻忘記自己其實翻開公司年報就想睡覺!
這種人又要怎麼變成巴菲特第二呢?
(Mike桑之前訓斥過的連半篇研究報告都沒寫過就想幫人操盤
,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富爸爸第一本書籍上市時,
全球的投資風氣也還沒那麼盛行,
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當全球一堆上班族都在搞投資時
(一堆第二象限的人想往第四象限前進),
還能期待投資可以帶來當初的報酬率嗎?

抱歉講了很多又沒啥系統...


From: mikeon
Sent: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4:17 PM

千萬不要亂創業,90%都失敗


From: 謝 達昌
Sent: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6:16 PM

同意Mike的看法,
目前大家在路上見到的商店或企業,

其實都是適者生存留下來的結果,

但台灣人總是有一窩蜂的衝動,
看到蛋塔店好賺,就一堆人去開,
類似的東西有網咖、保齡球館、早餐店、雞排店.....之類的,
可是都沒先想過為什麼那些店活的下來,
「因為覺得應該會賺,所以就創業」------>

這不就是「因為直覺xx個股會漲,所以買進」,
下場通常很慘。

這時候就可運用巴式投資的思考來分析,
能活下來的,通常是有其獨占性

(方圓百里就此一家or獨家口味),
或是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
或是多角化經營能力......等特色存在,
才能保持高而穩定的ROE。

所以創業不是不行,
而是要先問自己,有沒有能力去保有長久經營的特色,
如果沒辦法,就是代表能力還不足,
這時候要作的是先提高自身能力,

例如開飲料店前,先去當工讀生磨一陣子,

不然隨意亂創業,就和買樂透一樣,成功機率很低。


參閱:成功三要素


From: weyzhiro
Sent: Thursday, December 24, 2009 10:39 PM

舉個例:統一超很賺錢,
同學想創業可以先去7-11當店長,
摸清其財務狀況後再出價問老闆要不要把店頂讓給你....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年齡大的人是否來不及用巴菲特投資法致富 ?

From: Arik Yang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12:04 PM

最近想說服我爸來上巴菲特班
就想用年複利率算給他聽,
卻發現 如果我投資100萬,要34年才有一億
即使要1,000萬也要等16年
(10,000(萬)-100(萬))^(1/X) -1 = 0.15
這樣算對嘛 ?

如果是,那像我爸60歲,要等34年才有一億,
對他來說是不是就太晚了 ?


From: mikeon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12:08 PM

不然,還有更快的方法嗎 ?
這是賺大錢最快的方法

我2003年買中碳抱到現在賺了3倍,年複利26%
問遍了周遭的人,
沒幾人同時期賺比這個更多,更快

方法對了,就不嫌晚


From: 李忠孝 BillLi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1:01 PM

對於年紀大的人財富的意義應該是比不上健康了吧
如果熱切研究投資可以讓他從中得到生活樂趣
對於健康的提昇也有不少幫助
(從巴菲特跟科斯托蘭尼都蠻長壽的可以推估)
這倒是比賺到錢還有意義多了
更何況,賺到的錢他就算來不及自己花完
也可以留給子孫啊~

當然,後面這個理由自己放心裡就好
不用說出來,免得壞了他老人家的興致
(\~~/)
(='.'=)
(") (")~~Best Regards ... 忠孝( Bill )


From: 謝 達昌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4:41 PM

早期本金少的時候,
要先存第一桶金,才能享受到複利的威力,

舉個例子來說
張三本金10萬,假設獲利10%,
但實際只賺了1萬,是無法靠此維生的,

李四本金10億,假設只存定存獲利1%,
但實際賺了1,000萬,只要別亂花,基本上錢是用不完的。
所以把工作收入當成是「加法」,
巴式投資當成是「乘法」

早期本金少,所以工作收入每個月幾萬元加入到本金之中,
對於本金的貢獻度較高。
等到本金累積愈來愈多,
這時候工作收入的「加法」增加的金額就貢獻不大,
反而是乘法的巴式投資發揮力道,
所以在本金乘上報酬率之後,賺的錢還不夠多之前,
努力工作是很重要的事。

p.s.10萬到800萬要花31年 ?
除非是你完全不工作,
不然每月薪資再投入且別亂花錢,就可加速目標達成。

p.s.2.早期的1萬元,經過複利效果,是未來的幾十萬,
所以花錢之前先想一下這點,就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
Adam Hsieh(謝達昌)
美麗登學生服
專營國中小制服零售(國小:信義、樹義、和平、大勇。 國中:四育、光明、居仁)
專業電腦繡學號、班服團體服制作、帽子繡字
店址:台中市南區新和街181之1號
網址:http://mail.im.tku.edu.tw/~adamacon/merryden


From: wang ta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11:26 PM

生活的富足與財富的富足是兩碼子的事

生活的富足只要少慾、無求,很容易達成
財富上的富足,跟著Mikeon走吧,
賺得不夠,方法傳下去,兒孫有福,就繼續賺吧
生活的富足,到處走走、看看,
有老伴相知相惜,常常心情愉快,夠了

70 歲的 T.A. 寫

我是會計系畢業的,才知原來有很多觀念不懂

From: 柏元
Sent: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9:55 AM

外昨天上課真的是獲益良多,感謝Michael的指導
雖然我是會計系畢業的,
但是昨天才知道原來我有很多觀念都不懂,也不清楚
如果Michael是我的大學老師,
我相信我一定會更愛會計也更懂會計
感恩
盈再表收到了喔 !!


From: mikeon
Sent: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10:04 AM

不會吧
我大二會計被當,補考才過


From: chenleon1
Sent: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10:08 AM

化繁為簡才是王道...
Michael 會計觀念的教法不只在投資很好用,
對事業財務管理到其他不動產的投資都很受用...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江西賽維財務拉警報

From: mikeon
Sent: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9:31 AM

盈再率高達823%

參閱:拿掉淨值比


















《大陸產業》江西賽維財務拉警報,出售資產增資因應
2009-12-18【時報-記者巫彩蓮綜合外電報導】

江西賽維(LDK)傳出財務吃緊,計劃出售資產、增資來因應,消息一出紐約掛牌價大跌11.6%,收8.13美元,該公司表示,VMS投資集團將投資5千萬到8千萬美元可轉換優先股。
江西賽維為全球最大太陽能多晶矽廠,受到太陽產業嚴重衰退,今年前九個月,江西賽維虧損2.09億美元,現金淨流出9520萬美元,江西賽維向美國證管會提出短期債務重整增資計劃。
江西賽維表示,截至九月底為止,帳上資金缺口約11.5億美元,包括11億美元短債,以及850萬美元累計虧損,該公司計劃增資發行1980萬股ADR(美國存託憑證)來因應,在外流通股數將加至8437萬股。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對於政策的弱勢者

From: peter_chen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6:16 PM

大家真是有雅興,在這邊猛噴口水..
都在討論簽了ECFA會怎樣?
怎麼沒人說說不簽會怎樣?
不簽然後呢 ?...繼續維持現狀 ?
批評這個政府之前,大家想過沒有..
講了N年的直航..不是實現了嗎 ?
至少我是獲利者,不用再忍受舟車勞頓了..
不要得了便宜還在賣乖..
Mike你不是也賣書賣到大陸去嗎 ?
大陸人有Comlaim你搶了他們的銷售機會嗎 ?

比起這個什麼ECFA..
我比較關心的還是教育問題..
今天看到14年教改的討論..
真是讓人驚心..
我的小孩現在分別是5歲半..2歲半..還有剛出生的Baby.
教育不弄好..簽什麼 ? 不簽什麼 ? 有什麼差別 ?
反正都沒有競爭力 !

不用吵了啦..
好好回家陪小孩才是真的 !


From: 黃欽宏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9:20 PM

你認為教育有問題,就該去想辦法發聲,
讓教育部聽到你的心聲

就算你不想去教育部,
在這邊每週寫一篇「教育之我見」,
MIKE也不會擋你

請不要先把別人討論的議題講成是口水
同學很認真地寫出他對NAFTA、CEPA的看法
也許會有其他人學到相關的知識,不也是美事一椿?

若出來另一個同學說你講教育是口水,
你的感受是???

MIKE書賣到大陸去,
不會影響到絕大多數大陸人的生計,
但ECFA會,
兩者程度差別很大


From: Sandy Huang
Sent: Friday, December 18, 2009 10:54 AM

這個問題,就像人生所有的問題一樣,
每個人都因為自己所處的位置、資源、觀點、境遇不同,
反應會而有所不同。

如同,之前買股有點小賺、很熱心告知他人自己的名單,
結果,自己買都會賺,
但為什麼別人跟單會沒賺反賠呢?
因為自己是做中長期的,
中長期的買點跟短期的買賣點很有可能衝突。
再加上每個人擁有的資金不同、操作習慣也不同,
之前因為不了解這點,讓別人跟單,後來發現

竟愛之反而害之。

*****

政治,處理眾人之事,
牽涉到的利益衝突更大。
其實,在台灣,所有事基本上不脫統獨的問題,
基本立基點不同,看出去的窗外風景自然就不同。
有人看出去是機會、當然有人看出去的是風險,
這是必然的。

如同交易市場,若買賣雙方沒有對後市看法不同,是不可能成交的。
許多夫妻、情侶、家人,可以彼此相愛,
唯獨政治是彼此的禁地。

真正的民主,是尊重少數或彼此,
容許不同意見的發聲,
容許不同利益者的發聲,
對一個政策的弱勢犧牲,如果不能想辦法協助,
至少要讓牽涉其中的利害相關的人,

清楚了解其中真正的利害關係後,做決定或選擇。

例如:最近的疫苗問題,
我們真的完全瞭解其中的利害與風險問題嗎 ?
打疫苗,是真正防止公共傳染病的最好方法嗎?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ECFA對各產業的影響

From: Conrad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10:34 AM
Subject: FW: 20091215-簡報-股市展望說明會-傳產-雙E展翅,中國聯結風光翱翔

兆豐投顧2010年股市展望報告

















From: mikeon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10:38 AM

ECFA對各產業的影響都是正的 ?
若是這樣,為何政府準備編列1,000億元的救濟基金 ?

也很敬佩經濟部、中經院、兆豐投顧等三單位,
不知ECFA的內容為何,
竟能估出對各產業的影響有幾趴 ? 這麼精細


From: mikeon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10:38 AM

因為受害的製鞋、毛巾、農產品這些小產業或沒落產業,
幾乎沒有上市櫃公司沒有列入研究機構的「股市」展望

我想得到的早期可能受害者包括一些簡易的勞動工作,
如早餐店員工可能被大陸工人取代
這種現象會往上壓縮,
基層勞工失業,除了要編列失業救濟之外,
這些人的消費能力也不見了,
影響各種需求,包括房地產、百貨、超商等等
所以不要以為只有基層受害,
長久下來所有人都會受影響

日前搭計程車的司機告訴我他的擔心
他說他已經快60了,不太擔心自已,
擔心下一代的前途

某最高政治人物說不要妖魔化ECFA,我100%同意
但請拿出誠意來做政策辯論,甚至公投,讓大家都了解

天下雜誌的民調說67%的人不懂,我覺得應該更高才是
可以簡單測試一下周遭的同事朋友,看看有幾人講得出來


From: Kairi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5:14 PM

目前ECFA最像台灣的情況有這2個

1994年 墨西哥、美國、加拿大的NAFTA
墨和加農民失業,中小企業關門,
每年有50萬人赴美打工

2003年 中國、香港、澳門 的 CEPA
工人薪資不增反減
(因為香港製造業根本拼不過大陸,都在搞金融和房地產)
房地產最大的價值在地段,不用品牌,
不能複製,所以只好做這些
香港、澳門赴中國投資 處處受刁難

簽這種合約最怕的就是沒有產業升級的國家
例如 墨西哥
墨西哥沒有任何國價品牌,
自己國家產業沒有升級,就一定會被其他國家取代
台灣政府真的要好好的思考,
簽ECFA不是簽了就一定會中樂透頭獎
整天找公股企業來為ECFA背書,洗腦民眾,
真的是....OOXX


參閱:簽了ECFA、MOU、TIFA、#$%^&^!之後

看董監持股真的是無招勝有招 !!

From: C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10:34 AM
Subject: 給和碩聯合、永碩同仁,與關係企業同仁的公開信

親愛的和聯永碩同仁與關係企業夥伴們:

關於華碩/和碩分家計畫,外界許多傳聞,我們不要讓不正確的說法充斥,童子賢與程建中在此對同仁進一步公開說明。

*&^%$#$%^&*()#$%^&*

昨天幾位主管一起接受採訪,包括:施崇棠、童子賢、沈振來、程建中、張偉明、蘇艷雪、林秋炭。在此重點對同仁說明:

1. 週三中午,會有[壹週刊]以人事紛爭角度來報導。#$%^&*(745)T$%^&*()
2. 和碩、華碩要健全發展,我們的比喻是$%^&*(5953)_*&^%%^
3. $%^&*()(*&^%$$%^&*()
4. 和碩能夠順利完成分家案,2010年將是[蝴蝶元年],$%^57&*(^&*
5. 和&^%$%^&*65665
6. 客戶一直對和碩的RD能力、品質能力給予$%^&*()54&^%
7. 和碩價值被嚴重低估:$%^&*()753^&*
8. 為什麼華碩不將和碩賣給$%^&*(74$%^$%^&
9. 為何不找同業合併? $%^&*()9876(*&^%
10. 一群優秀人才所凝聚的$%^&*()8765$%^
11. 我們是和碩團隊,讓我們流汗耕耘、讓我們流血戰鬥,$%^&*4567*&^%%$
PS.附帶澄清: $%^&*(76%^&*

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
和碩執行長、總經理 程建中
2009-12-16 週三中午


From: mikeon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10:40 AM

華碩的董監持股只有 3%
若真的這麼好,為何不回補 ?


From: weyzhiro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12:08 PM

看董監持股真的是無招勝有招 !!
哪有人說自己賣的米好吃卻不吃自己種的米 ??

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大額公司債是否為利空 ?

From: 小王
Sent: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10:54 AM

在巴菲特班中有提到訊碟這個例子
「產生不了現金,除了向股東要錢」
2000年-辦現金增資
2002年-辦ECB
巴菲特班中有指出大額現金增資是利空
那大額公司債是否為利空 ?
還是公司債要如何來解讀 ?


From: mikeon
Sent: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10:57 AM

衡量公司債等於在看負債

評估公司的負債會不會太高,
正是怕它被抽銀根,而周轉不靈
要了解這個問題,不是單單算占資產的比重那麼簡單
而是要掂一掂利息付不付得出來
以及需不需要花大錢在資本支出上
盈再率是比淨值%還敏感且考慮周全的指標

參閱:拿掉淨值比

方法對了,就來得及

From: 謝
Sent: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12:09 AM

我是新加入的新竹學員。
很幸運地能向老師學習巴菲特的魔法。
在竹北的那一堂課,是我人生最珍貴的股票課程。
我是年過五十的人,股票的風浪讓我傷痕累累。

聽老師的課,讓我找回股票的從容與格局。
謝謝老師無私的分享。
化繁為簡,道出股市迷失與覺醒。

想到過去的20年活在迷失裏,每3-5年就被斷頭一次。
可說是傷痕累累!
想到未來的20年,活在覺醒裏,
每3-5年就有大投資的機會。
我是幸福的,豐盛的。


From: mikeon
Sent: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8:34 AM

方法對了,就來得及
務必搞懂巴菲特理論,有問題就發問,歡迎回鍋

如何準備考農會 ?

From: 小股
Sent: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5:18 PM

Michael以及各位巴菲特班的前輩好
抱歉ㄟ,發問一下 跟投資無關的事情
因為知道家族內臥虎藏龍,想請教大家 意見

我是住桃園 我是69年次 銘傳大學 經濟系畢業
本來興趣是證券
可是去當營業員一定沒業績,因為我也認同
投資就是找對的時間點下去
短線跑來跑去 賺不到錢
所以在證券業也無法生存

94年退伍之後一開始有去玉山銀行工作
只是是被分派到做企業金融,後來就離職了
這幾年 一直很想穩定工作,
可是對於未來,我實在是不知道怎們規劃
因為想唸研究所,又覺得先賺賺錢才實在,
可是要工作 又不知道要做什麼,才是正確的

之前還跑去機車材料行送貨
可是真的是用體力換金錢,雖然我不排斥
但是身體太勞累 只好離開了

一直很想穩定下來,目前是打算專心準備農會考試
我報考明年4/11號考試的農會考試
樹林的信用業務 8個名額 260位報考

然後好好讀書,準備期間,
假如有好的銀行的考試也是去報考,
不知道這樣可以嗎??

我已經辭掉工作了,要專心讀書 四個月了
可是目前選教材,還有是否補習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我怕選錯教材,努力錯方向,
即使用功念也是無法考上
因為 一個人99分,另一個人98分
可是假如只錄取一位,只有99分的會上榜

所以我現階段就是找好對的教材跟老師
趕緊讀書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請各位前輩幫幫我嗎 ?
因為我真的很想考上

Q1: 我想請問各位前輩,目前我有充裕時間準備
可是我想重頭準備會計跟貨銀
(因為競爭很激烈率取率 差不多3%)
因為我畢業之後只有考高業證照時準備過會計
雖然很高分,可是我知道不是很札實的準備
這樣一定無法應付農會考試,畢竟那們多人考

目前我是覺得我會計比較弱,所以打算重頭學起
假如是要補習,你們建議去哪補習,跟補哪位老師
我打算去通勤台北市補習
你們可以給我建議嗎?
只是會擔心補習跟農會考試方向有一樣嗎?
( 因為應該沒有針對農會開班的課程)

Q2: 假如不建議補習,請問書面函授,你們建議哪家呢?

Q3: 請問目前書面上針對專門考試出版社的書,你們會推薦哪家?

Q4: 前輩你們有有推荐的初等會計學跟貨幣銀行學的大專用書嗎?

Q5: 請問當農會信用業務,會有放款業績壓力嗎?
不然樹林農會怎們會樹林年收至少70-80萬起跳

Q6: 請問大家,覺得在農會工作好嗎?

感謝各位家族前輩
天氣要變冷了 大家保重


From: mikeon
Sent: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9:24 PM

考農會錄取率太低了
建議改考普考,
考上了,再考高考


From: kenyu999
Sent: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10:55 PM

hi, 小股~
錄取率,高考大於普考大於初考
特考(含公路特考、警察特考、地方政府特考..等)大於高普考

建議不要放棄工作準備考試..
考試結果是0或1...不是考上就是落榜
且人生不是只有在考試中渡過..
建議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試..得失就不會這麼大..


From: 王玉竹
Sent: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11:48 PM

Dear 學弟 桑:
難得有學姐出場發表的機會,針對您的疑惑建議如下

一、有關農會考試:
「聽說」農X「黑箱」作業多,建議多找門路多打聽,
也「聽說」農X薪水比銀行低,也沒有銀行穩定;
建議以「銀行」或「普考」為準;
雖然農X的錄取率算是所有金融就業考試最「高」的;
也「聽說」進農X最好是要有關係。

二、考試科目的選擇:
儘量選擇同質性高的科目,
避免A、B、C三科好不容易唸熟了,
另一場考試考D、E、F科目,又得重頭再唸一便;
兵力太過分散,上榜機率自然就低了
(這是學姊最慘痛的教訓,切記)。

三、補習班的選擇:
商科的話是「志X」與「高X」整體評價較好;
「大X海」雖然說繳費一次,保證終生
(像我們的巴菲特班),
但師資等仍以前者較優;
至於師資,去補習班櫃檯詢問或上網查,就大概知道了。

四、補習班或函授:
如果你小有基礎,又是一個很「自律」的人,
函授或許可以;
如果不具備前述條件,還是去補習比較實在。

若您仍想要函授,仍是「志X」與「高X」評價較好;
針對考試的書也是前者。

五、上課方向:
一般都是針對高普考的,基礎打穩,
仍需勤做「考古題」,這時就可針對農會考古題練習。

六、推荐的初等會計學跟貨幣銀行學的大專用書嗎?
我也脫離太久,您可上網查,或直接去補習班問,
因為這是常看到的科目,很容易查到

七、其他建議:
唸研究所不是最重要的,
我也只剩下畢業證書,其他的都還給老師了,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才能做得長久又快樂,
你的機會成本還不算太高。

很久以前唸過銘傳,工作近十年,
一場金融海嘯,剛好讓我得謹慎思考下一步,
只不過,我的機會成本比你高出許多。

小孩快要脫離貓狗階段的JOY桑


From: Philip Lee
Sent: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10:38 AM

我是會計本科畢業,
在那個年代會計學課本應屬鄭丁旺教授著的那本最紅了

最重要的是,不論處於何種行業都會有壓力
真正要考量的是自已興趣在哪 ?
有興趣的話,壓力也會變成助力

大額的現增即是利空

From: 小王
Sent: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6:56 PM

請教辦現金增資和辦現金增資參與GDR有何不同?


From: mikeon
Sent: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8:43 PM

元太要辦現金增資,
採用GDR的方式賣給外國人


From: 小王
Sent: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9:41 PM

「發行單位總數:7 m 單位海外存託憑證表彰 70m 股普通股
每單位GDR表彰股數:1單位海外存託憑證=10股普通股
海外存託憑證每單位發行價格:美金23.5732元
每股價格:折合新台幣76元(以98/12/9 AM 11:00台灣銀行即期」

元太辦現金增資賣給外國人
金額的計算是否為:
76 x 70m = 5,320m (53億2千萬)
ps. 如果是這樣計算
那元太的淨值是95億8千1百萬
現金增資的金額也達到淨值的 50%
是否為大額的現增即是利空?


From: mikeon
Sent: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8:26 AM

是這樣沒錯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麥可你的選股標準改變了嗎 ?

From: weyzhiro
Sent: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11:05 PM

麥可,今天去誠品看書,看到今周刊有你的專訪,
專文裡面最後你列出了你的入圍名單,
裡面有中華電和華固。

你說過中華電獲利下滑,
現在的上網免費打電話會吃掉其獲利,
那怎麼會是你的入圍名單呢 ?
我想是因為中華電市話業務是獨佔的關係,
所以還是值得投資 !

但是營建股華固就百思不解了,
因為你說過你看不懂營建股呀 !!!


From: mikeon
Sent: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7:33 PM

我的選股條件未曾改變,
都是高ROE+低盈再率+好學生特質

出版社說要再版神功,
我只更動3支入圍股票
及補上236頁的「現在配息率 < 預期配息 < 90%」
其餘未變

加入亞泥、中華電及華固
拿掉華立、景碩、大田
原則是儘量往A咖選,避開B咖,

把華立降為B咖,是因為它對子公司長華、華宏的持股都僅20幾%
不符合我的誠信條款,
這兩家應該都是從它的一部份獨立出來的

不過我仍看好華立、景碩
大田則沒把握

我仍擔憂中華電的獲利會下降
不過它已知道要減資,應可維持住ROE

也依然看不懂營建業,
把華固納進來,是想這樣未來才會學著看懂

由於二版跟一版的變動不大,
所以未通知同學
買過一版的人也不須再買二版

另外,最近接受月刊及周刊訪問,
也婉拒了二家電視的通告,
都是不足掛齒的事,故未稟告同學

上電視跟照相是我最討厭的事
我不喜歡走在路上被認出來


From: 洪辰宇
Sent: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10:04 PM

營建股有其他好幾支符合長期高ROE,低營再率的股票
例如:遠雄建、皇翔、長虹、宏普
且常利和董監持股亦有達到選股標準
請問您在再版神功裡推薦華固,
沒有推薦其他支的理由是什麼?


From: mikeon
Sent: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10:11 PM

我對它們都不熟,
想了 3 秒鐘還是不懂
它們對我而言都是B咖

只是抓一支進來,想以後學著看懂


From: fivegeneration
Sent: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12:54 AM

覺得這種做法不是很好,
畢竟大家喜歡Mike桑教的東西,
是因為那是Mike桑幾十年來的領悟。

如果看不懂營建股,那就看不懂吧,
人也不可能所有東西都懂的,掌握自己懂的東西就好,
不懂的可以再學或大家討論,
但是就這樣把看不懂的營建股放進名單中,
可能會誤導新讀者或沒在看e-mail的人。
他們會不知道這支股票是Mike桑正在學習中的東西。

另外,也許是成見吧,我對營建公司沒什麼好感,
大概是覺得華人社會要買房子才算男子漢的傳統觀念
把他們寵壞了。


From: mikeon
Sent: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8:16 AM

同學應建立自己的入圍名單
光聽明牌而什麼都不懂的話是很容易被洗掉的。

想在股票上賺到大錢
一定得在股價便宜時敢放膽去買,
並且願意抱得夠久,才有倍數與複利效果。

要做到敢買、長抱這兩點則須靠自己認可
該公司有無好學生特質才行。
每個人的背景不同,能理解的範圍也互異,
即便用同樣的方法,選出來的股票也會有三成的出入。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華碩分割恐引爆沈重賣壓

華碩分割和碩 恐湧兩波法人賣壓狂潮 股價短空長多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
2009 / 12 / 12 星期六 16:00

華碩分割子公司和碩,對股價的影響層面為何?多數法人皆表示,「短空長多」;由於華碩分割後,投資人持有 150 股華碩股票以及 405 股和碩股票,但減資基準日為 2010 年 7 月 1 日,預計華碩減資前半個月 (約在6月中),股票將停止交易至 7 月底,時間長達 1 個半月無法進行交易,恐減少投資人參與華碩減資的意願。
再者,華碩減資後,投資人將持有 405 股的和碩股票,在明年 7 月底 (華碩恢復交易) 時,和碩仍是一間未上市公司,在財務資訊不透明,加上交易流動性不足的因素下,恐再減少投資人參與減資的意願。

回頭來說,華碩減資後,不論是華碩或和碩,投資人手上的股票都會變成零股,但是零股無法在台股開盤時間內交易,投資人若想買賣華碩的零股,必須在台股收盤後以集合競價方式一次撮合成交,因此投資人將感到價格透明度與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再減少投資人參與減資的意願。

最重要的是,部分法人內部規定公司的資金部位不得投資未上市股票;依此來看,若目前持有華碩股票的投信法人,參與明年 7 月 1 日華碩減資以後,將會留有 405 股的和聯公司股票,此舉等於違反法人內規規定;因此法人預期下周以及明年減資前的一個月,會有兩波法人出脫部位的賣壓潮湧現。


From: Gmail / chenleon1
Sent: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8:28 AM

所以您建議手上有華碩的要先出掉嗎?


From: mikeon
Sent: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8:36 AM

華碩分割的問題是被分割成85%的和碩,
是未上市公司,流通性有問題
不像燦坤的分割,未來要辦簡易上市

參閱:燦坤分割減資
燦坤分割之後為何天天漲停板 ?

是的,建議賣掉
不過可能來不及了,
賣得掉時恐怕賣在低價


From: Hsueh Rick
Sent: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1:51 PM

為何現在賣是低點呢 ?
說不定會無量跌停啊,想賣都賣不掉
我打算把華碩都出清,
看看報紙上轉述公司方面說法真是讓人失望
哪有強迫投資人持有新公司股票的作法


From: mikeon
Sent: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4:44 PM

華碩的董監持股只有3%,這提醒了我們
董監持股不到10%的公司要小心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貨幣升值,股市就會上漲嗎 ?

From: Candy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3:21 PM

一國的幣值升值,股市就會上漲嗎 ?


From: mikeon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3:33 PM

不一定
日幣升值,日股反而跌

要看GDP而定


From: YJ Chou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4:31 PM

同樣是外銷導向的經濟體,
為何日圓升值日股會下挫,
而台幣升值股市大多上漲 ?


From: mikeon
Sent: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4:34 PM

單就台股來看,
台幣升值,也不一定股市會漲

要看當時的GDP而定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台積電每股82.7元入股茂迪

From: 建志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09, 2009 8:36 PM

請問台積電花了62億買茂迪20%股份
台積公司及茂迪公司的 ROE 變化如何 ?
台積公司會變比較不好嗎 ? (因為加入了太陽能產業)
茂迪公司會變比較好嗎 ? (因為有台積公司的加持)


From: mikeon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09, 2009 9:36 PM

台積電想進入太陽能領域,這是高明的策略
1. 買在便宜價以下
2. 62億元的投資金額不算大,風險可以控制
3. 選定太陽能的龍頭廠茂迪合作,對象正確

台積電一股用82.7元買入,
等於買在預期ROE18%的便宜價,
這是2008年ROE的水準

雖然茂迪2009年ROE降到1%
未來在台積電的加持下,
要恢復回18%的水準應該很有機會

對茂迪而言,
得到台積電這位大靠山,
在產能、技術、資金上都有很大助益

這是一個雙贏的投資案

只不過茂迪的股價炒到145元,
雖然仍屬中間的價位
(以預期ROE18%算,預期報酬率6%)
但相較於台積電買的82.7元,
短期可能面臨拉回壓力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資本公積不可以用來分配現金股利

From: hsujackieavon
Sent: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11:25 AM

未分配盈餘及資本公積在公司使用上有何差別 ?



From: 信宏陳

Sent: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12:55 PM

保留盈餘可以分配現金以及股票股利

資本公積不可以用來分配現金股利,
只能用來分配股票股利


From: 吳百正 Wu, Pai-cheng

Sent: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3:04 PM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今年中華電信的作法。

先用資本公積配發股票股利,
再透過減資案,把現金交給股東。


From: hsujackieavon

Sent: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7:02 PM

請問資本公積除了溢價增資外

還有那些形成來源.....感謝


From: mikeon

Sent: Tuesday, December 08, 2009 7:43 PM

資產重估、換股合併


參閱:折舊、權益法收入、重估增值、商譽是否該列入盈再率的計算 ?


商譽(Goodwill) 非指公司的名譽,而是合併時所產生的會計科目,
商譽 = 合併成本 – 子淨值
合併:1. 現金收購 2. 換股合併

現金收購:
A公司 資(10)=債(2)+值(8),
B公司 資(9)=債(3)+值(6)
A花7元收購B,
A(B) [10+9-7現金+無形(+1商譽)]=(2+3)+(8)

換股合併:
A公司 資(10)=債(2)+值(8),
B公司 資(9)=債(3)+值(6)
合併成本7元(=(8+6)/2)),換6元淨值,多出1元商譽

A(B) 資[10+9+無形(+1商譽)]=債(2+3)+值[8+6+資本公積(+1發行溢價)]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我也想叫我兒子去學巴菲特...不過他才三歲

From: mikeon
Sent: Friday, December 04, 2009 11:16 AM

這的確是個大問題
我的接班人很難找,要會投資、教書、寫程式、...


From: kenyu999
Sent: Monday, December 07, 2009 9:17 AM

華倫 • 愛德華 • 巴菲特,美國投資家、企業家、及慈善家,
被稱為股神,尊稱為「奧瑪哈的先知」或「奧瑪哈的聖賢」
巴菲特已經79歲了...

mikeon 應該也會很長壽吧...
因為多數的時間在運動、看書、旅行
及等待低點的到來 (生活較規律)

我也想叫我兒子去學 mikeon 的巴菲特課程...
不過他才快三歲...
我想大概12歲的時候..
就會安排去上 mikeon 的課
(11歲的巴菲特,開始在父親的證券經紀商工作,
同年也是他頭一次買進股票)


From: mikeon
Sent: Monday, December 07, 2009 9:24 AM

小孩子應教他節儉,
這才是最重要的理財觀念

學巴菲特等出社會前再來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參與這個大家庭真好

From: w8755
Sent: Friday, December 04, 2009 12:38 PM

Dear all:
說真的,參與巴菲特這家族,
除了投資理財觀念外
最可貴的,如果同學有人生或其他的問題都可提問

各行各業的同學很多,
搞不好一個觀念及建議就
讓你能夠免得白跑很多的冤枉路

同學們,吉和只能說
有您真好


From: YJ Chou
Sent: Friday, December 04, 2009 1:56 PM

是啊!
我覺得這樣鼓舞,良性的mail應該多一點
這個大群體裡各行各業的人都有
雖互不認識
但透過 Mike 這樣的串聯
讓大家的想法互通有無,彼此增長
真是好事一樁,謝謝 Mike

PS.偶爾看到 Mike 還要當和事佬,蠻有趣的。^_^

燦坤分割之後為何天天漲停板 ?

From: mikeon
Sent: Friday, December 04, 2009 12:23 PM

同學問,燦坤分割之後為何天天漲停板 ?
電視報導,分割之後的燦坤EPS有9元多 ?

分割有二種,業務分割跟資產分割

業務分割就像凌陽,
把一些業務獨立出去成立另一家公司
母公司對子公司持股100%
獲利不變,從原來的營業利益改由投資收入認列進來
母公司的股數不變,
EPS不變,股價不用向上調整

資產分割如燦坤,
把資產分成占4成的原公司及6成新公司
二家無相互持股,雖然屬相同一群股東
原公司的獲利減少6成,股數也減少6成,
EPS也不變,股價也不用向上調整

可是為何燦坤分割之後,卻天天漲停板 ?
我的會計師吳桑表示,
可能是把獲利差的切出去,留比較肥的在燦坤
導致燦坤的EPS上升,股價才大漲
不過獲利較差的新公司股價就很低


參閱:燦坤分割減資
華碩分割和碩,賣壓大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唸研究所好 ? 還是考證照 ?

From: 宏俊
Sent: Thursday, December 03, 2009 10:01 AM

未來如果想在金融業發展,研究所要考哪所 ?
經濟系比較好還是財金系 ?
往證卷業比較好 ? 還是銀行或是保險 ?

關於CFA、CFP這幾張證照不知道是否有人聽過 ?
這張證照有實用的價值嗎 ?
考過年薪是否如其所說這麼高 ??


From: maggie
Sent: Thursday, December 03, 2009 11:18 AM

王同學,我想你家給你的資源應該不多
你才會如此為未來規畫吧
我是在公立學校任職的老師,含實習已18年
大學是念財金系
所以我很多同學和學弟妹在銀行和証券

1.首先,你的興趣是甚麼 ? 你為何要進金融業 ?

2.金融分很多部份,每個部們都不一樣

3.我不建議你先去讀研究所,但會建議你先去考證照

4.CFP 和 CFA 確實比學歷好用
我的家長在華南銀行當主管,這是我請教過她的
但薪水是否有提升跟證照沒關係,是跟你的業績有關
證照只是專業的肯定
在前幾年還沒有人有這兩張執照時,確實可加薪
也是談判的籌碼
但現在已經很多人有了,只是入門的條件

5.進金融業還是財金系較好
經濟系對就業幫助不大
而且經濟博士已經很多了,經濟太偏理論了

6.保險業不必考慮,因為每個人都至少有一張保單
在少子化狀況下,台灣已是一個萎縮的市場

7.國際金融、總經、貨幣銀行要念好

8.去証券公司要有分析師的執照
去銀行就要有CFP、CFA
但不管如何就是一定要有客戶
所以人際 人脈恐怕更重要
這是需要花時間去經營的

9.先工作2-3年再看要不要念研究所

10.我家長她是16年前台中商專畢業,高考進華南銀行
做財富管理,她沒有大學學歷
前年就是金融風暴前,他的分行她光靠賣基金
手續費就為她的銀行賺了2000萬
所以前年她和她先生總收入是五百萬
她先生也在華南銀行,工作時間是早上八點到晚上7點

但去年金融風暴就沒那麼高了
但她一個人就算去年也約200萬,她是說業績取向

金融業是很現實的
一個銀行會去衡量你的貢獻度
萬一業績下滑,總經理看你的眼光就不一樣

我是覺得趁年輕多賺、多存
公務員這種工作已經不必再做
因為政府現在都用一小時95元的鐘點人員
事情還是丟給我們這些正式的做,累的要死
工作18年高考資歷也才5萬多

少子化下,將來正式的也會被裁
這個制度下,只有對已退休領18%的人有利
但因他們有選票
他們是把未來子孫的利益吃掉
像我每個月提退休金就一萬元
我父親以前都不用 現在月領7-8萬
台灣現在就已像日本

所以,恭喜你 已經在思考未來的工作
希望對你有幫助


From: mikeon
Sent: Thursday, December 03, 2009 11:31 AM

我建議先唸研究所
大學學歷不易在金融業找到好工作
工作二、三年後再去唸研究所,
回來之後又變成新人,浪費了先前二、三年的資歷

證照可有可無,名校文憑比較重要

把英文練好最重要

王同學應該先告訴我們,你的興趣是什麼 ?
才好幫你建議

行行出狀元

參閱:成功三要素


From: 黃欽宏
Sent: Thursday, December 03, 2009 1:41 PM

Mike已經回答大部份了
正如他所說,你首先要知道自已想做什麼

金融業粗分為銀行、保險(壽險、產險)與證券
財金所固然比較直接相關,但經研所亦有其機會,
機會大概是7:3,或6:4
保險有專業的保研所,政大和逢甲有開班

其實金融業真正要用到碩士學位的工作不多,
在10%以內,以研究、交易居多
但若要升任中高階主管,有碩士學位會有幫助,
因為小朋友大多有碩士學位
至於基金經理,也最好要有碩士學位當包裝,
因為大家都迷信學歷嘛

以外資電子股分析師,目前偏好大學double E+MBA,
有國外學歷尤佳

英文能力很重要,本土的碩士幾乎沒機會
(金融海嘯後,外資大裁員,即便你英文很棒也沒用)

業務大部份人不愛做,但若有學歷好的高手做業務,
也許會很吃香
我一個博士級的朋友,曾想去外資當業務,後來因故作罷

至於證照,基本的要有(如高業、期貨這些,
銀行的我不熟),
高檔的CFA和CPA在外資比較需要,台資很少

CFA和CPA準備時間長,考試費用又高
考上後,每年還要繳交年費,要考慮清楚
據我所知,CFA要考三級,沒考過第三級,也是沒用

另外,有CFA,薪水有沒有比較高?
我只能說邊際效用遞減當中

公司請你來上班,是看你幫公司「賺錢」的能力,
不是看上你「考證照」的能力

你的生涯規劃,可以先找資料看、聽演講、找師長或學長姐諮詢

期貨是出1元分0.8元的負和遊戲

From: You-Liang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02, 2009 9:12 AM

我有點疑問,期貨是零和遊戲,有人賺就有人賠,
正常而言,輸跟贏的人比例是接近50/50才對
為何95%以上的人輸呢

另外,若是如此,那剩下的那5%贏的人是怎樣的人阿?


From: mikeon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02, 2009 4:39 PM

這是統計學上期望值的問題

假設10個人,每人出1元來玩樂透,
獎金由一人獨得,可是要被政府抽稅2元
獎金的期望值是 8 x 1/10 = 0.8元

出1元只能分得0.8元,
表示這是一個注定賠錢的遊戲,
玩到最後,除了政府以外,每個人都是輸家

期貨也是出1元卻只能分0.8元的遊戲,
期貨的每一口合約都在市場上交易,
贏家賺的錢一定是來自輸家,錢不會變大
扣掉交易成本之後,期望值一定是小於1,
必定賠錢。

本金50萬元,每天買賣一次,
期指的手績費+交易稅是330元
(=手續費150x2+期交稅15x2
手續費在1點市值以內,150元;
期交稅15=0.004%x指數7500x50
感謝祖貽桑指導)
一年的交易成本19%(= 330x288交易日/500,000)
亦即期貨的期望值0.81元 (=1-19%)
這麼低的期望值當然造成95%的人賠錢。

股票贏家賺的錢則不是來自輸家,
而是會自己漲大的 (也會憑空蒸發),
因為它是少數決定多數
我在2003年買中碳抱到現在賺了3倍,年複利26%
只付出0.1425%的手續費,幾近於0
我買中碳的期望值每年是1.26元

參閱:期貨是負和市場,為何有人可以賺大錢 ?


From: Tang Tsu Yi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02, 2009 11:23 AM

答案很簡單
5%的贏家賺走了95%輸家所有的錢

在本公司經常聽到某某客戶「這一波狂賺數倍甚至數十倍」
但「只有那位某某客戶」一個人狂賺,
其他客戶都小輸或大賠

那為什麼大家還樂此不疲呢?
因為每次的贏家都不一樣,大戶、法人也未必每次都賺
小散戶也有機會,只要「賭」對邊就行


參閱:用選擇權來做現貨的避險 ?
以未來各月期貨價推論台指落底月份 ??
用期貨來避險的成本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第一桶金

From: 王宏俊
Sent: Tuesday, December 01, 2009 7:33 PM

一個窮學生如何快速累積他人生中第一桶金 ?
有何方法或是書籍可供參考 ?
這可能跟課程無關,
但卻是我現在面對的最大問題。
希望能解答我的困惑,感恩 !


From: mikeon
Sent: Tuesday, December 01, 2009 7:57 PM

窮學生好好唸書,未來找到一份好工作
努力工作,就會有第一桶金

投資的方法對了,也會有第一桶金

巴菲特10萬美金起家,現在身價400多億美元
我們就跟他一樣,10萬台幣開始,
40年有400億元台幣,足矣 !

第一桶金不是最重要,
一套可以穩定獲利與複製的投資方法才是關鍵

上周日聽到安猛桑講到,
他的朋友玩期指輸掉4億多元,
到現在還執迷不悟,
又花15萬元買一套技術分析的軟體想翻本,
結果仍是小賺小賠

我在第一堂課就講,
玩期貨的人90%賠錢,當沖的95%虧本
有人偏不信邪,花4億元買教訓

4億變失憶,這已是我第二次聽到,
上次 Litiger 桑也講過同樣的故事,
他爸爸的朋友......

4億元不只是一桶金,而是一座金山,
方法不對,轉眼成空


參閱:4億變失憶


From: maggie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02, 2009 8:33 AM

我是老師
我來分享我的觀察

1.做好學生的本份,不可翹課
因為翹課是自己吃虧
大學研究所可不是國中小義務教育
學雜費可是自己出的
再怎麼爛的老師也有可以參考的地方

2.想一想將來要做甚麼工作
本業穩定的收入才是最重要的
趁年輕多想自己將來要幹麻
一個專業大約需要十年才能精通
所以在念書時就要想清楚
開始花時間在本業努力

3.本業賺來的要存下來三分之一投資

4.多充實投資知識,學習了解景氣循環

5.專業最好要能中國市場結合

6.努力一定要,看懂趨勢,抓住機會比努力更重要

7.台灣將來會跟日本一樣
所以若是你想從事軍公教
我想分享的是 工作量大、薪水不多、穩定性也不佳
未來五年一定有公立學校的老師因減班而沒工作
等於失去教職

8.找市場大的發展,把總經學好
盡快有自己的房子,不要讓房東賺
累積第一桶金才是生存之道

9 不要相信政府


From: Sandy Huang
Sent: Wednesday, December 02, 2009 6:10 PM
Subject: 我願意拿1千萬和你交換10年青春

如果是年輕人(如:35歲前),
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努力工作,
用老闆的錢學自己的經驗,
養自己的能力,
年輕時把時間花在投資或投機,
個人的偏見是太不值得了,
許多事是錯過了不再。

試問:有多少老闆願意給35歲中高年沒經驗的人學習的機會。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
有資金時,隨時都可以
(這是資本主義的邏輯:股票本身就是資本主義底下的體制)。

許多事可以重來,唯有青春不可能,
年輕就是本錢。這句話大概只有不再青春的人可以體會吧!
第一桶金就在自己的身上,
自己的能力就是最好的第一桶金吧!

(另外,最要注意的反而是不要去追逐名牌,那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能力,
有能力的人,完全不需要名牌的加持,
不要讓名牌穿你,自己就是最好的Brand!!)

一點偏見、僅供參考!

(如果可以,我願意拿1千萬和你交換10年青春,可惜這個deal沒法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