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TSLA 馬斯克預言 人類語言10年後淘汰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大膽預言 人類語言將在10年後淘汰

2020-05-09 21:32聯合報 編譯羅方妤/即時報導

英國獨立報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他正在研發一種植入大腦的晶片。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恢復視力、治療腦部損傷和疾病,甚至讓人類不用說話就能溝通。馬斯克更大膽預測,這項科技將在510年內淘汰人類語言。

馬斯克在「喬羅根的經歷」節目上表示,他希望旗下腦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研發的裝置能在明年首次連接人腦。這種靠電池發電的晶片會植入頭骨,其電極會「非常小心地」插入大腦。

馬斯克說:「這種晶片可以和人類大腦的任一部分相互作用,它可能可以幫助人們恢復視力。原則上它可以修復各種腦部問題。」

儘管第一代晶片將專注於協助治療腦部損傷和疾病,但馬斯克表示,之後幾代晶片可能會提供更多功能。「人們無須說話就能溝通。當然我們仍可以為了情感上的原因說話。您可以非常快速且更精準地和他人溝通。如果想說另一種語言,只要下載程式即可。」

馬斯克被問及需要多久才能開發出足以替代語言的科技時,他表示510年間可以達成。「如果研發速度持續加快的話。」


ted_17 發表於 2020-5-10 01:35 

Musk的構想「人們無須說話就能溝通。當然我們仍可以為了情感上的原因說話。您可以非常快速且更精準地和他人溝通。如果想說另一種語言,只要下載程式即可。」需要建立在兩個前提下:
1. 有效的解讀腦內關於語言的神經活動。
2. 有效的以電子脈衝(electrical pulses)的方式對大腦輸入資訊。

針對這兩個前提,我調查了最近在期刊上發表的科研進度。

第一,關於解讀腦內語言的神經活動,根據Nature 期刊,最近腦神經科學研究由Anumanchipalli帶領的研究團隊在2019年取得重要但是有限的進展。
Anumanchipalli et al透過癲癇患者腦內已經植入的高密度電極陣列(原本目的是為了治療癲癇,請見圖一人腦意示圖)紀錄在大聲朗讀單字還有句子的腦部活動信號。這些信號主要是代表大腦指揮聲帶、喉部還有嘴上肌肉機械活動的神經信號。然後使用這一類信號與已知單詞或是句子的配對來訓練電腦的Deep Learning AI,用以解讀未知單辭/句子的信號。這個AI可以有效的解讀來自朗讀或是默念已知詞彙庫所產生的未知腦內信號。(Nature, DOI:10.1038/s41586-019-1119-1)



(圖一)
這類科技最直接的臨床應用即是在閉鎖症候群患者身上。閉鎖症候群通常會導致患者四肢癱瘓並且無法說話,但個人的認知意識完整 (Wikipedia)

為了達到Musk的構想「人們無須說話就能溝通」,我認為解讀技術有兩種可能性:
1. 使用上述科技解讀指揮發聲肌肉的機械信號,但是使用這個科技的前提是使用者必須要具備能夠說一個語言的能力,才有辦法解讀發聲肌肉的機械信號。但是這個前提已經將Musk的構想變成雞肋,既然已經能說一個語言,為何需要承受腦部手術的風險?
2. 解讀腦內產生<<想法>>的神經訊號。解讀純粹想法的神經信號式史詩般的研究難題。以我對語言學的理解,我臆測想法與意思(真意)是藏在語言後面的。沒有辦法有效溝通與討論是因為表達與理解真意是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翻譯不同語言文學作品的工作是如此的困難。當這個研究難題被攻克的時候,也許人類才能真正的從<地穴>裡走出來。如果達成了,既然能夠解讀真意,為何需要語言?

第二,關於以電子脈衝的方式對大腦輸入資訊,可以參考治療失聰或是治療帕金氏症顫抖的腦內植入電療技術。這些植入手術已相當成熟,但是效果因人而異,相當不穩定,說明了我們對這個科技的原理還有腦部解讀人工電子信號過程的理解還相當的不足。
基於這兩點,對Musk畫的大餅我還是以保守態度觀望。

結語
材料科學與神經學已取得相當的成就,而且也發展出各式各樣不一樣的腦內植入道具:無線、有線的,電極陣列覆蓋式還是電極插入式:Musk也在2019年有發表使用細微的插入電極達到陣列覆蓋的技術(見圖六,https://www.jmir.org/2019/10/e16194/),可以同時記錄3072個不同的神經信號;近十年在低等動物(果蠅還有線蟲)的神經研究對機械性肌肉活動以外的神經迴路(Neural Circuit)取得進展(飢餓或是獎勵機制),已經開始得到各個神經細胞等級解析度的神經迴路,但是在哺乳類動物上(小鼠)這類的神經迴路還停留在粗略的腦結構上;MSFT的創辦人之一Paul Allen贊助的腦科學研究中心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 為高等動物腦研究人員提供了許多以大數據為基礎建構的資料庫與工具,來加速研究進度。儘管現在的科學已經對大腦有相當深刻的理解還有這麼多的研究工具,但還是遠遠沒有達到能實現Musk構想的層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