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Bruce
發表於 2011-12-31 10:47
由於巴菲特投資蓋可是看上它的浮存金價值,
故想請教台灣的保險業哪裡查的到浮存金資訊。
另外, 有無推薦的台灣保險業的好學生公司呢 ?
From: X先生
Sent: Friday, January 06, 2012 11:03 PM
FLOAT 在財經領域與詞彙中解釋為自由流通量。
巴菲特對波克夏持有的蓋可保險公司的FLOAT解釋為浮存金。
在台灣保險業裡的財報中沒有浮存金這項披露。
保險業的會計財報較具複雜性。
分析保險公司的經營能力要由償債能力與獲利能力兩大項解析。
先說償債能力~~
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收入(營業收入)必需提存各項準備金
(例如責任準備,特別準備,未滿期保費準備,賠款準備金等等),
這是為以後需賠付金先做存糧準備。
再來靠再保險將保險公司承擔的責任額分保出去給再保險公司以共同分擔風險。
若是充足提存各項準備金並有良好的再保分攤管理風險的話,
那這家保險公司償債能力就很好,當它的客戶就不擔心它賠不出錢了。
再說獲利能力~~
當提存各項準備金後,所剩下的保費收入再扣掉經營成本與費用後,
所餘留的收入則保險公司可以做投資運用來創造投資收益,嘉惠股東。
例如買大樓收租、投資債券、股票、及各種有價證券。
但各項投資比重都有法令之上限規定。
因此越大型越多保費收入的保險公司當然可以運用投資金額就越多。
保險公司的投資部門就是管理投資配置。
簡單的看待,浮存金就是保費收入(營業收入)減掉各項準備金再減掉經營成本與費用後的可運用資金。
並不是所有保費收入都可以當成浮存金全部讓保險公司自由投資運用。
這是台灣民眾大都是誤解保險公司很多錢可以炒房炒股,
保險公司必需先對履行未來的保險責任預做準備的。
建議查詢產壽險公會與各公司財報,就可以推算估算浮存金多少了。
From: alohasu
發表於 2012-1-9 09:46
有關台灣保險業的獲利來源,用另一種分類,
可分為死差異、利差異、費差異
比較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下述連結:
http://www.fubon.com/life/event/PIWA/p01_03.htm
舉個例子,假設保險公司收了保費$100,
按照精算師的預估未來會理賠$99
保險公司營業費用支出$2,
如果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是不賺不賠
那保險公司的損益=$100-99-2=$-1
(死差異+費差異,這應該就是X同學所說的浮存金概念)
以上舉例金額是台灣保險業普遍的現象,
為了吸引保戶,設計理賠項目多,
且理賠金額或是滿期可拿回金額高的保單,
另外不跟保戶收附加費用來cover公司營業支出
以至於浮存金多接近零甚至為負數,
獲利來源只好依靠投資利益(即利差異)
與其說是保險公司,不如說台灣保險業是大型代操公司來得更貼切。
以上死差異、利差異、費差異並不是保險業財報或年報上須揭露的資訊,
多為保險公司內部管理使用,
僅有在公司開法人說明會時偶而會提供給分析師參考
同學如果有興趣,我google到一篇彼岸的文章也很值得參考:
保險公司應主要靠「死差益」賺錢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bxtd/03/201112/t20111212_316522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