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核保利益(Underwritting Profit) 與浮存金(Float)

From: Simon Yang
發表於 2012-4-10 13:34
主旨: 核保利益(Underwritting Profit)

1. Underwritting Profit=核保利益
A. 不論產壽險都是因為核保嚴謹,挑選好業務,淘汰不良業務,實際損失率低於預期損失率(通常為同業平均值) 所產生的利益,算是一種超額利潤。
B. 在費率結構中保費被分為兩大塊:純保費及附加保費,純保費就是預期損失,拿來付賠款的。 附加保費則包含費用(佣金 手續費 行政費用)+特別準備金(3%左右)+預期利潤,附加保費約佔總保費35%左右,政策性強制保險如強制汽車責任險及住宅地震險為公辦民營性質,保費中沒有預期利潤,So 保費相對較低。
C. 核保利益通常被視為超額利潤,與「利差益」無關。

2. 產險業多屬一年以下短期保險,計算保費時不必以「預定利率」折現,因此沒有利差益或利差損的問題,才可能產生零成本的浮存金(國內會計科目為「各項準備金」, 列在負債項下)。 看看國壽、新壽及國華等老牌壽險公司 十幾年前以6%-8%預定利率大賣的長期保單,造成今天鉅額利差損的慘況。可以体會巴老捨壽險就產險思惟。

3. 壽險業的Underwritting Profit 在死亡保險就叫死差益,營業費用已在附加費用中另收。

4. 產險業的Underwritting Prifit 純指實際損失率低於預期損失的利潤,如果你以超額的銷貨毛利觀點來看,當然必需扣掉費用才叫淨利。 或是美國會計制度不同? 沒深入研究


From: Simon Yang
發表於 2012-4-10 15:16
主旨: Float

剛逛了一下同學們的討論文章,發現多半對巴老所謂的Float有錯誤的解讀,願就個人在產險業多年的經驗,提出業界觀點供大家參考:

1. Float 應該是一種「預備金」的概念,指的是保費收進來後,在賠出去之前的閒置資金,在保險尚未到期之前,理論上仍屬保戶所有(他可以隨時解約 領回未到期保費),保險公司可以用這筆錢 在法令規範下去投資或放貸,創造收益。 並非保費扣掉理賠後的剩餘。 在國內以「未滿期保費準備」、「賠款準備」、「責任準備」、「特別準備金」等會計科目,列在負債項下,統稱「各項準備金」。 查一下國內壽險龍頭國壽的財報,你會發現其自有資本率不到3%, 就因準備金屬負債。
這可以從巴老2012給股東的信中看出來:2011年BH Re(波克夏再保公司)出現了負714M的 Underwritting Profit,但同時卻擁有高達33,728M的 Float, 其實保險公司主要的獲利來源並非保險本業,而是鉅額 Float 的投資收入, 所以巴老會嘲笑美國市佔最高的州農保險公司(State Farm)「在過去11年中有8年出現虧損」,因其削價競爭,本業虧損,又無法靠投資獲利賺回來。

2. BH Re及 General Re 之所以能累積鉅額準備金,實因這兩家都是世界級的再保公司,是全球各保險公司所有巨災風險的最終承受者,胳膊一定要夠粗才行,美國光是 911 及卡崔納兩次巨災,就倒了幾十家保險及再保公司 ! 而 Geico 也是全美市佔近10%的大型汽車保險業者。

3. 巨額保險為賣方市場,國際級的再保公司擁有訂價權, 國內大型企業如中油、台塑、 台積電、中鋼的火災及各項保險,都得先洽再保公司同意承保後,再依其報價加成,才敢出單承保, 所以再保公司沒有削價競爭的問題。 但即便享有此一優勢,BH Re 在去年保險本業仍出現7.14億美金的虧損。


From: Polyperry
發表於 2012-4-27 07:51 

請教 Simon 桑
所以產險業的 Underwriting Profit 就叫費差益是嗎 ?
還請指導,謝謝


From: Simon Yang
發表於 2012-5-9 07:59

1. 壽險保單常一保數十年,計算保費時需考慮利率因素,以幾十年後的預期賠款折現成繳費期間每期應繳保費,因國內業者習慣以平準保費來設計保單(就是每年保費相同,不會因年齡而逐年調高保費),提存的準備金較多,保費受預訂利率的影響很大,公司盈虧也因投資績效高或低於預訂利率而產生利差益或利差損。而產險多為一次繳費的一年期保單,保費計算不考慮利率問題,也就沒有利差益或利差損的問題 ---只有產險業才有零成本的「浮存金」,壽險業的資金成本其實比你我都高!

2. 死差益也是壽險業的專利--- 其死亡保費是以壽險業的經驗生命表來計算,只要你承保的實際死亡率低於預期死亡率,就會產生死差益,產險業沒有死差益,只有「核保利益」。

3. 產險也沒有「費差益」的說法,雖然和壽險業一樣都有實際費用率高或低於預期費用率的費差益或費差損,實務上卻沒人用這種說法

4. 金管會將於七月起調降責任準備金預定利率,各壽險公司已開始狂炒「停售」議題, 強銷即將漲價的舊保單。 要不要趁漲價前購買? 大家不妨討論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