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个金融集团投资部门的研究报告,他们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Mike理论的正确,摘录如下:
我们选择2006年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按当年的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由高到低分为五组,由下表可以看出,最高一组公司的ROIC中位数达到了21%。7年之后的2013年,再回头看当年按2006年资本回报率分组的五组公司,却能非常惊讶的发现,虽然ROIC的绝对值已经大幅下降(这也和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资本回报率下降有关),但7年前最“好”的公司,在经历了7年的风风雨雨以后,仍然有最高的投入资本回报率,还是最“好”的那一组公司。7年的时间对中国的经济,尤其是资本市场而言已经相当漫长。但在前后长达7年的时间跨度里,以投入资本回报率衡量的企业分组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
相反,再看看下表的企业成长性变化:与资本回报率非常不同,当年的蜗牛公司一组(06~08年成长最慢的一组)居然成为了成长速度的冠军;而当年的最快速成长公司一组到了11~13年则沦为的平庸的中间一组。明显可以看出,企业的成长性是快速回归中值的,没有哪个企业会保持高速的成长很久;今天的“高成长公司”往往不是7年以后的“高成长公司”。
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实质上相当于巴菲特的“护城河”概念。拥有宽阔的护城河的企业,能抵御来自竞争对手的侵袭和市场状况的波动,持续为股东带来较高的资本回报水平。在时间长河中,当年的“高成长公司”会迅速归于平庸,被资本市场遗忘;但当年的“好公司”,却仍然是好公司。
上面说过,企业的估值水平取决于“是否好”和“是否高成长”。比如巴菲特,动辄以十数年为期限长期持有公司股票,既然公司的成长性会快速回归中值,自然选择“好公司”要重要的多,这就是为什么巴老反复强调企业的“护城河”却鲜见谈到企业的成长性,我想这也正是巴菲特一般不投资高科技成长股的原因吧。投资中,企业“变”的是成长性(如果是“成长预期”则更甚),“不变”的则是护城河所代表的盈利能力和持续资本回报能力。
上面说过,企业的估值水平取决于“是否好”和“是否高成长”。比如巴菲特,动辄以十数年为期限长期持有公司股票,既然公司的成长性会快速回归中值,自然选择“好公司”要重要的多,这就是为什么巴老反复强调企业的“护城河”却鲜见谈到企业的成长性,我想这也正是巴菲特一般不投资高科技成长股的原因吧。投资中,企业“变”的是成长性(如果是“成长预期”则更甚),“不变”的则是护城河所代表的盈利能力和持续资本回报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