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選擇權浮存金

From: mikeon
Sent: Wednesday, March 18, 2009 7:46 PM

Fitch調降波克夏評等的原因,是它涉入太多的衍生商品
巴菲特在2008年報解釋,為何會去玩指數選擇權,

跟人對賭未來10-20年指數會比去年底高
因為可藉此先獲得一筆權利金,稱為「derivatives float」

(選擇權浮存金)

老巴認為最後會輸錢的機率很小,因為
1. 保留盈餘會讓上市公司的盈餘上升,

在20世紀,道瓊指數因此漲了175倍
2. 用選擇權浮存金去投資,報酬率也不用太高,

0.7%的年複利, 即能cover指數的下跌

不過,短期因指數下跌,須提列損失,
會計上用Black-Scholes公式來評價衍生商品
這條公式的缺點是震盪幅度很大,

在下跌時很容易高估損失

我的疑問是,

如果是穩贏的,為何別人會跟他玩 ?


From: youran Liang

Sent: Thursday, March 19, 2009 8:47 AM

應該沒什麼好疑問的吧
當沖 95% 賠錢,期貨、選擇權 90% 賠錢,

還不是一樣有很多人喜歡玩
巴菲特思考後覺得沒有什麼風險才投入交易,

但其他人可不一定會認真思考

-------------

波克夏所進行的選擇權交易
最好的情況則是波克夏免費得到了 49 億美元
最壞的情況是指數全都跌到0

(選擇權浮存金有大約 15%
的年複利報酬率就能cover)

先不說跌到 0 的機率幾乎是不可能
就算跌到 0,

波克夏要承擔這些損失好像也不怎麼困難
至少在我看來,
這些交易的勝率很高,風險也在可控制的範圍
雖然機率上不能說穩贏,

但我認為至少是非常不錯的交易

如果是我
大概要1.對未來非常悲觀。

2.大筆現金在手。3.有進行風險轉嫁
才敢跟巴菲特賭 10 幾年後的指數吧

其實我比較想賭 10 幾年後老巴還在不在,
贏了有錢拿,輸了也高興

(表示還有精采的波克夏年報可以看)




From: 蘇政謙
Sent: Thursday, March 19, 2009 9:39 AM

我的想法是
巴老是賣出幾個期間介於10~20年的指數賣權,
這個賣權在學理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離到期日還很長,
所以有時間價值(定義詳下說明)

至於誰會買這個賣權??
我認為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的人會買:
1.持有大量股票想抱個10~20年的投資人

e.g公司大股東
2.不論持股是單一個股還是好幾種股票,

其持股的波動度與大盤指數接近
3.想規避持股在未來10~20年股價下跌的風險

去買衍生性商品避險就像我們買保險一樣,

雖然我們付了保費但其實不希望未來理賠,
因為一旦理賠就代表不好的事情發生,
所以會去買巴老發行的賣權的投資人
其實也不見得希望未來可以履約,
除非他從賣權的獲利可以cover持股股價下跌的損失,
但這不太可能發生,
就像我雖然預期這輩子工作到退休收入大概有2,000萬,
但我的保險保障卻只有800萬,
因為買2,000萬保障所需的保費太貴了!!!

資料來源:

http://www.pfcf.com.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0153
在權利金之中,除了內涵價值外,
其餘的部分就是時間價值。
這部分的價值將隨時間而遞減。
價內的時間價值最大,
價內或價外越深的選擇權,時間價值越小。
它在權利金中所佔的比重和價內價外的程度
還有距離到期日的時間有關。
當履約價為價外時或價平時,內涵價值為0。
當履約價為價內,買權與賣權的計算方式不同

買權:
內涵價值=標的物目前市價—履約價格

賣權:
內涵價值=履約價—標的物目前市價

時間價值=權利金 - 內涵價值


From: 黃欽宏

Sent: Thursday, March 19, 2009 10:06 AM
有趣的是,老巴也擁有大量的股票,
但他選擇當賣權的賣方(sell put),而非買方…

10~20年的選擇權非常貴,
選擇權的買方在契約初期就要付一大筆錢,
荷包會大縮水
實務上避險不會用這麼長期的契約,

了不起是用1~2年的,
到期前再看看要不要續約

老巴做這個交易的動機不難猜,

但他的交易對手的動機就難猜了



From: 蘇政謙
Sent: Thursday, March 19, 2009 10:34 AM

呵呵,我之前舉的例子只是簡化版,

方便同學們瞭解衍生性商品可以是一種保險,
而非僅是媒體妖魔化的投機商品,金融風暴的元兇...

實務上巴老的這批賣權可能會先賣給某一家投資銀行,

比方高盛,
高盛付給巴老49億美金, 再由其交易室
用模型將長天期的選擇權分成市場上熱門的
短天期選擇權
比方欽宏兄說的1~2年期的合約,
再拋給市場上的各式各樣的投資人,
假設賣了52億美金,
則這一系列交易的報酬率就約當6%

上述交易,高盛要負擔的就是模型與現實不符的風險,

這種交易型態就是過去十年華爾街金融機構
盈餘能快速成長的主要動力,
但當市場走勢劇烈波動時,
就很容易出現模型與現實走勢相反的情形,
因此造成金融機構鉅額的虧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