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ren Buffett Singing 2006 Berkshire Hathaway Shareholders
Warren Buffett & Quebe Sisters Band "Red River Valley"
巴菲特為2012年中國春晚獻唱
歌名:I've Been Working on the Railroad
買基金好還是ETF ? 當然是ETF。買ETF好還是波克夏股票 ? 當然是波克夏。買波克夏股票好還是上巴菲特班 ? 當然是上巴菲特班最好,才有「有為者亦若是」的快感。巴菲特方法很簡單,人人都學得會。另外,我也反對代客操作,因為客戶很容易翻臉離開。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波克夏加碼特易購(TSCO)到 5.1%
「Tesco PLC, together with its subsidiaries, operates as a grocery retailer. It operates stores that primarily offer food products, as well as general merchandise, clothing products,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The company also provides telecom, retail banking,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services. In addition, it engages in data analysis, distribution, and property operations. Tesco PLC also sells its products through online and catalog. The company operat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China, the Czech Republic, Hungary,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India, Japan, Malaysia, Poland, Slovakia, South Korea, Thailand, Turke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operates approximately 5,000 stores. The company was formerly known as Tesco Stores (Holdings) Limited and changed its name to Tesco PLC in 1983. Tesco PLC was founded in 1919 and is based in Cheshunt, the United Kingdom.」...finance.yahoo.com
伯克希爾哈撒韋增持樂購股份至5.08%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 2012-01-20 09:46:02
騰訊財經訊北京時間1月19日晚間消息,世界第三大超市連鎖巨頭英國樂購公司(Tesco PLC)周四在提交倫敦證交所的一份監管文件中表示,股神巴菲特的投資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已經在1月13日增持了樂購公司的股份,持股比例從3.21%提高到了5.08%。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增持樂購股份的前一天,樂購公司的股價受一次盈利預警的影響,大幅下跌了16%。樂購是規模僅次於家樂福和沃爾瑪公司的連鎖超市運營商。
巴菲特以價值投資和長期持股聞名,此次增持樂購的股份可看做是對樂購公司戰略的一次信心投票。樂購公司此前決定通過放棄明年的盈利增長來投資其英國業務,此舉旨在扭轉英國業務銷售額和市場份額下跌的趨勢。
這一股票增持行動意味著伯克希爾哈撒韋已經成為樂購的第二大股東,伯克希爾的持股比例將僅低於貝萊德公司(BlackRock)的5.5%。
樂購公司在1月12日發布盈利預期稱,該公司預期其2013財年的運營利潤增長將極其微小,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水平。受此影響,該公司股價在當天從每股385便士大幅下跌至每股323便士。(憶松)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槓桿放大倍率
From: pouiiu
發表於 2012-1-19 20:35
因為銀行股無法用盈再率
二個同營建類的股票也難用盈再率比較誰最好
因此想出定義了一個指數
槓桿放大倍率=負債總額/本期稅後淨利
因為只看公司負債總額沒有意義
還要看他的每年稅後淨利來比才有意義
......
From: woody
發表於 2012-1-20 12:02
同學之間討論難免唇槍舌戰,
但別去批評對方的能力與人格特質
免得落入人身攻擊,失去討論的焦點
pouiiu同學因為覺得盈再率無法檢視出銀行股與營建股的好壞
所以想出槓桿放大倍率=負債總額/本期稅後淨利
用來檢視公司的還債速度與能力
他希望用槓桿放大倍率來觀察公司是否有好學生的特質 ?
但是Mike桑定義的好學生特質是:產品不變+高市占 / 會變+多角化
除非pouiiu同學想在自己的好學生特質中加入「高還債能力」
還債能力牽涉到賺錢能力與財務管理能力。
ROE,可以知道公司的賺錢能力。
配息率,可知是不是真正有在賺錢。拿得出現金的公司,可以多相信他一點。
看盈再率,可以知道公司是否近幾年花了過高比率的錢在投資。
負債是公司向別人借來投資的錢與資產,
如果公司的財務管理能力不錯,
就不會發生還不出錢的狀況。
我想高負債的公司,不代表是爛公司,
用別人的錢賺錢,又還得出本金與利息,
高ROE又配得出現金的就是不會倒的好公司。
要了解公司把錢拿去如何使用,可能要去看公司財報囉
覺得好用的指數,就拿來用吧!
這些指數都只是工具,
但是要去察覺是否拿到同性質的指數來檢視,
免得多此一舉、事倍功半。
From: mikeon
發表於 2012-1-19 20:41
銀行看配息率
營建業仍適用盈再率
土地、房屋是營建業的存貨,不是固資
Stepper(步進機)是台積電的固資,
設備供應商的存貨
發表於 2012-1-19 20:35
因為銀行股無法用盈再率
二個同營建類的股票也難用盈再率比較誰最好
因此想出定義了一個指數
槓桿放大倍率=負債總額/本期稅後淨利
因為只看公司負債總額沒有意義
還要看他的每年稅後淨利來比才有意義
......
From: woody
發表於 2012-1-20 12:02
同學之間討論難免唇槍舌戰,
但別去批評對方的能力與人格特質
免得落入人身攻擊,失去討論的焦點
pouiiu同學因為覺得盈再率無法檢視出銀行股與營建股的好壞
所以想出槓桿放大倍率=負債總額/本期稅後淨利
用來檢視公司的還債速度與能力
他希望用槓桿放大倍率來觀察公司是否有好學生的特質 ?
但是Mike桑定義的好學生特質是:產品不變+高市占 / 會變+多角化
除非pouiiu同學想在自己的好學生特質中加入「高還債能力」
還債能力牽涉到賺錢能力與財務管理能力。
ROE,可以知道公司的賺錢能力。
配息率,可知是不是真正有在賺錢。拿得出現金的公司,可以多相信他一點。
看盈再率,可以知道公司是否近幾年花了過高比率的錢在投資。
負債是公司向別人借來投資的錢與資產,
如果公司的財務管理能力不錯,
就不會發生還不出錢的狀況。
我想高負債的公司,不代表是爛公司,
用別人的錢賺錢,又還得出本金與利息,
高ROE又配得出現金的就是不會倒的好公司。
要了解公司把錢拿去如何使用,可能要去看公司財報囉
覺得好用的指數,就拿來用吧!
這些指數都只是工具,
但是要去察覺是否拿到同性質的指數來檢視,
免得多此一舉、事倍功半。
From: mikeon
發表於 2012-1-19 20:41
銀行看配息率
營建業仍適用盈再率
土地、房屋是營建業的存貨,不是固資
Stepper(步進機)是台積電的固資,
設備供應商的存貨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現金殖利率不是股票報酬率的算法
最近老是被問到現金殖利率 (=股息/股價)
投資股票報酬率的算法不是看現金殖利率,
因為買股的報酬不只股息,更大的部份是來自價差
像我買中碳 8 年賺 6 倍,2003-2011年,
其中股息收入總共 34 元,還賺不到 1 倍 (買進成本35元)
另外的 5 倍全來自價差。
很多人以為玩短線在賺價差,
長期投資則賺股息,
其實無論短線投機或長期投資主要都是在賺價差。
股息折現公式才是計算投資報酬率唯一正確的算法,
因它同時把股息和價差算進來。
現金殖利率和實際報酬率差很多。
2003年中碳的現金殖利率 7% (=2.4股息/35買進價)
而我 8 年賺 6 倍的年複利28% (=(7/1)^(1/8)-1),
差很多。
那些人,包括所謂的專家,
之所以會拿現金殖利率來充當股價便宜與否的依據
是因為他們不會算股息折現公式,
股市中會算折現公式的人不超過 1%。
巴菲特班同學既然都知道怎麼算了,
何必還要用一個不準確的方法。
參閱:中華電和中移動誰比較便宜 ?
投資股票報酬率的算法不是看現金殖利率,
因為買股的報酬不只股息,更大的部份是來自價差
其中股息收入總共 34 元,還賺不到 1 倍 (買進成本35元)
另外的 5 倍全來自價差。
很多人以為玩短線在賺價差,
長期投資則賺股息,
其實無論短線投機或長期投資主要都是在賺價差。
因它同時把股息和價差算進來。
現金殖利率和實際報酬率差很多。
2003年中碳的現金殖利率 7% (=2.4股息/35買進價)
而我 8 年賺 6 倍的年複利28% (=(7/1)^(1/8)-1),
差很多。
之所以會拿現金殖利率來充當股價便宜與否的依據
是因為他們不會算股息折現公式,
股市中會算折現公式的人不超過 1%。
巴菲特班同學既然都知道怎麼算了,
何必還要用一個不準確的方法。
參閱:中華電和中移動誰比較便宜 ?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美、歐、港股市無減資的規定
宥聰桑告訴我,
美國賺錢的公司不會減資(或稱現金減資)
今天跟我的會計師請教,
確定美、歐、港股市無減資的規定
1. 現金減資是以配息為之
2. 虧損減資則是反分割(reverse stock split,或稱股票合併)
如Citi Bank (C)10股併成1股 (2010年)
台、日、中則有減資的辦法
另外,美股也無NAV小於5元須打入全額交割股的規定
而是股價低於 1 美元才會下市
美國賺錢的公司不會減資(或稱現金減資)
今天跟我的會計師請教,
確定美、歐、港股市無減資的規定
1. 現金減資是以配息為之
2. 虧損減資則是反分割(reverse stock split,或稱股票合併)
如Citi Bank (C)10股併成1股 (2010年)
台、日、中則有減資的辦法
另外,美股也無NAV小於5元須打入全額交割股的規定
而是股價低於 1 美元才會下市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台灣的保險業哪裡查的到浮存金資訊 ?
From: Bruce
發表於 2011-12-31 10:47
由於巴菲特投資蓋可是看上它的浮存金價值,
故想請教台灣的保險業哪裡查的到浮存金資訊。
另外, 有無推薦的台灣保險業的好學生公司呢 ?
From: X先生
Sent: Friday, January 06, 2012 11:03 PM
FLOAT 在財經領域與詞彙中解釋為自由流通量。
巴菲特對波克夏持有的蓋可保險公司的FLOAT解釋為浮存金。
在台灣保險業裡的財報中沒有浮存金這項披露。
保險業的會計財報較具複雜性。
分析保險公司的經營能力要由償債能力與獲利能力兩大項解析。
先說償債能力~~
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收入(營業收入)必需提存各項準備金
(例如責任準備,特別準備,未滿期保費準備,賠款準備金等等),
這是為以後需賠付金先做存糧準備。
再來靠再保險將保險公司承擔的責任額分保出去給再保險公司以共同分擔風險。
若是充足提存各項準備金並有良好的再保分攤管理風險的話,
那這家保險公司償債能力就很好,當它的客戶就不擔心它賠不出錢了。
再說獲利能力~~
當提存各項準備金後,所剩下的保費收入再扣掉經營成本與費用後,
所餘留的收入則保險公司可以做投資運用來創造投資收益,嘉惠股東。
例如買大樓收租、投資債券、股票、及各種有價證券。
但各項投資比重都有法令之上限規定。
因此越大型越多保費收入的保險公司當然可以運用投資金額就越多。
保險公司的投資部門就是管理投資配置。
簡單的看待,浮存金就是保費收入(營業收入)減掉各項準備金再減掉經營成本與費用後的可運用資金。
並不是所有保費收入都可以當成浮存金全部讓保險公司自由投資運用。
這是台灣民眾大都是誤解保險公司很多錢可以炒房炒股,
保險公司必需先對履行未來的保險責任預做準備的。
建議查詢產壽險公會與各公司財報,就可以推算估算浮存金多少了。
From: alohasu
發表於 2012-1-9 09:46
有關台灣保險業的獲利來源,用另一種分類,
可分為死差異、利差異、費差異
比較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下述連結:
http://www.fubon.com/life/event/PIWA/p01_03.htm
舉個例子,假設保險公司收了保費$100,
按照精算師的預估未來會理賠$99
保險公司營業費用支出$2,
如果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是不賺不賠
那保險公司的損益=$100-99-2=$-1
(死差異+費差異,這應該就是X同學所說的浮存金概念)
以上舉例金額是台灣保險業普遍的現象,
為了吸引保戶,設計理賠項目多,
且理賠金額或是滿期可拿回金額高的保單,
另外不跟保戶收附加費用來cover公司營業支出
以至於浮存金多接近零甚至為負數,
獲利來源只好依靠投資利益(即利差異)
與其說是保險公司,不如說台灣保險業是大型代操公司來得更貼切。
以上死差異、利差異、費差異並不是保險業財報或年報上須揭露的資訊,
多為保險公司內部管理使用,
僅有在公司開法人說明會時偶而會提供給分析師參考
同學如果有興趣,我google到一篇彼岸的文章也很值得參考:
保險公司應主要靠「死差益」賺錢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bxtd/03/201112/t20111212_3165222.html
發表於 2011-12-31 10:47
由於巴菲特投資蓋可是看上它的浮存金價值,
故想請教台灣的保險業哪裡查的到浮存金資訊。
另外, 有無推薦的台灣保險業的好學生公司呢 ?
From: X先生
Sent: Friday, January 06, 2012 11:03 PM
FLOAT 在財經領域與詞彙中解釋為自由流通量。
巴菲特對波克夏持有的蓋可保險公司的FLOAT解釋為浮存金。
在台灣保險業裡的財報中沒有浮存金這項披露。
保險業的會計財報較具複雜性。
分析保險公司的經營能力要由償債能力與獲利能力兩大項解析。
先說償債能力~~
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收入(營業收入)必需提存各項準備金
(例如責任準備,特別準備,未滿期保費準備,賠款準備金等等),
這是為以後需賠付金先做存糧準備。
再來靠再保險將保險公司承擔的責任額分保出去給再保險公司以共同分擔風險。
若是充足提存各項準備金並有良好的再保分攤管理風險的話,
那這家保險公司償債能力就很好,當它的客戶就不擔心它賠不出錢了。
再說獲利能力~~
當提存各項準備金後,所剩下的保費收入再扣掉經營成本與費用後,
所餘留的收入則保險公司可以做投資運用來創造投資收益,嘉惠股東。
例如買大樓收租、投資債券、股票、及各種有價證券。
但各項投資比重都有法令之上限規定。
因此越大型越多保費收入的保險公司當然可以運用投資金額就越多。
保險公司的投資部門就是管理投資配置。
簡單的看待,浮存金就是保費收入(營業收入)減掉各項準備金再減掉經營成本與費用後的可運用資金。
並不是所有保費收入都可以當成浮存金全部讓保險公司自由投資運用。
這是台灣民眾大都是誤解保險公司很多錢可以炒房炒股,
保險公司必需先對履行未來的保險責任預做準備的。
建議查詢產壽險公會與各公司財報,就可以推算估算浮存金多少了。
From: alohasu
發表於 2012-1-9 09:46
有關台灣保險業的獲利來源,用另一種分類,
可分為死差異、利差異、費差異
比較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下述連結:
http://www.fubon.com/life/event/PIWA/p01_03.htm
舉個例子,假設保險公司收了保費$100,
按照精算師的預估未來會理賠$99
保險公司營業費用支出$2,
如果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是不賺不賠
那保險公司的損益=$100-99-2=$-1
(死差異+費差異,這應該就是X同學所說的浮存金概念)
以上舉例金額是台灣保險業普遍的現象,
為了吸引保戶,設計理賠項目多,
且理賠金額或是滿期可拿回金額高的保單,
另外不跟保戶收附加費用來cover公司營業支出
以至於浮存金多接近零甚至為負數,
獲利來源只好依靠投資利益(即利差異)
與其說是保險公司,不如說台灣保險業是大型代操公司來得更貼切。
以上死差異、利差異、費差異並不是保險業財報或年報上須揭露的資訊,
多為保險公司內部管理使用,
僅有在公司開法人說明會時偶而會提供給分析師參考
同學如果有興趣,我google到一篇彼岸的文章也很值得參考:
保險公司應主要靠「死差益」賺錢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bxtd/03/201112/t20111212_3165222.htm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