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投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投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8月24日 星期一

年青人應先投資還是買房?

baggiotsai 發表於 2020-8-24 07:38 

小弟有幸入巴班
5~6年也順利體會巴班心法
無奈本金不夠大,目前美+台股現值共約200萬左右

本金不夠大的原因,因為9x年買了北市近1000萬的
離捷運站不遠公寓附頂加(現屋齡45)
每月本利攤付38仟元,
減去頂樓出租收入16仟,約22仟元/
舊屋,偶爾還有防水捉漏等修繕費用

錯過了103年房市高點
(正對門鄰居同坪數賣了15xx萬餘,真是瘋狂)
當時太太不想賣唯一的房子(當年吵過)
109年房市交易量略增,
問過行情估價大約1150~1200

這幾年房貸約近佔月收入一半,
不時出現維修成本,
小孩成長費用漸增,
開銷比較綁手綁腳,也因此本金增加慢且少
*40餘歲

這一兩年回顧/規畫,
巴班心法也把太太的私房錢從20萬變成近50(跟著有信心)
22k的房貸,賣掉的話,當租金大概也能租到差不多坪數
(或略大)的公寓

Plan A:繼續持有,再10年餘,房貸清空,每月頂樓收租16k
風險考量:屆時屋齡更舊55年,維修成本可能不時增加,
房價續微降。能投資的本金龜速增加

Plan B:年底或明年初出售,可再增本金4~500萬,
持續跟隨巴班腳步(理想:本金大*複利長)
風險考量:投資失利,沒房了
(戶籍/家族中也許會閒言,問題應該不大)
未來購屋因為通膨,成本增加 

惠請老師/同學指點與建議 (是否有思考不周之處)

*個人觀察北市房市:持續盤整/略降,
舊公寓屋齡愈久愈折舊,等都更…比較像等中彩券
(合建的話,室內坪數變小,但新屋價值應該有1700萬餘)


mikeon88 發表於 2020-8-24 08:09 

利率這麼低將刺激房價攀升,
現在不是賣房時機。

這也是我3月底買進華固的原因




baggiotsai 發表於 2020-8-24 09:29 

謝謝老師提醒,確實沒想過低利率對房市的影響
奢侈稅及105年兩稅合一後確實交易量下降,房價盤整下修
沒想到病毒的延遲影響在7月始交易量大增

Plan A的加速方案就是:多賺點錢,減少房貸,累積本金


hyc 發表於 2020-8-24 11:18 

這幾年台灣外匯存底持續創新高,
中美貿易戰下資金持續匯回台灣、各國資金寬鬆
+超低利率下資金無法有效消化,
造成不動產的蠢動。

如果是我將不會急著減少房貸,
而會將多餘的資金轉入投資的組合,
這樣長期投資報酬率應該是遠大於貸款利率。
投資資金池水持續養大為首要之務,也達到複利效益。


mikeon88 發表於 2020-8-24 19:07 

同學的狀況跟我之前貼文的料想差不多
1#

你會不會成為有錢人?
是可以算的,
不是算命,用簡單數學!

成為有錢人即把現有財產翻幾倍,
例如在高點買房子,今房價跌3成,
此生就跟有錢人無緣了,
因人一輩子大概買一間房,
等於一個人的總資產,
20年後房價若比現在低,或高不了1-2倍,
此生財富就差不多這樣了。

可是買股票年績效10%,看起來不起眼,
20年後卻增值近6倍。
這樣就很容易比較該買房或股票了。


對於年青人而言,應該先投資,
等賺到一間房子價值的股票之後再去貸款買房,
此時資產有2000萬元,包括1000萬元股票+1000萬元房子
負債1000萬元(房貸)
淨值1000萬元(股票)
這時候巴菲特方法也成熟了,投資失敗機率低,
如此既有了房子,投資本金也大

相反的,若先買房等20年後房貨繳清了再投資,
此時年紀大了,巴菲特方法未學成功,投資失敗機率高
很難成為有錢人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背誦教育只能做代工

mikeon88 發表於 2018-3-21 18:07  

台灣的前途在於產業升級,投資台灣,而非西向或南向。
應開放高階白領來台工作,而非增加藍領外勞。
人口少其是轉機,不是危機,
教學才可小班制,把每位學生教好。
考試應少考是非選擇,多實際操作。

我大二上變異數分析,每次考試都是因計算器按不完而考不好,
因為變異數分析計算都是 ΣΣ(Xi-Xj)2,我的笨手指都按不完。
當時我就在想這些計算電腦就可以解決,為何要讓人來算?
這就是台灣考試制度的大問題。

前天在思考PER法怎麼算貴淑價時就自己領悟到,
我只假設貴價PER30倍,報酬率為 0 ,淑價預期報酬率為15%
並未假設淑價PER12倍,
為何我觀念會這麼清楚?
因為盈再表每一格公式都是我親手設定,
所以當然知道哪一個假設沒用到。
當年統計系的課如果是這樣教實際操作,我就不會學不好了。

在美國統計系是薪水最高的前十大行業,
尤其在Big data FintechAI時代。


mikeon88 發表於 2018-3-21 18:37  

我認為商學院學生都應修統計學,
可是統計系該擺在理學院,
就是因數學不好才去唸社會組,
上了統計系又全在學數學。

這樣理學院學生出路也比較廣。


mikeon88 發表於 2018-3-23 14:01  

我想談的是台灣的教育與考試制度要改變,
中國古代為何科學不發達?
因科舉只考文科,不考數學理化。

台灣教育都在考背誦,斤斤計較分數,如此只能做代工。
應該改為實際操作、上台報告,這樣才能培養創造力。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想拿房子去貸款

On Jun 20, 2016, at 11:18 PM, Evelyn wrote:

Hi Michael,
我弟弟最近突發奇想,他想將家中的房子拿去貸款,貸款後的金額,拿去進行利用,
但是我媽媽覺得投資股票不安全,所以他的想法是做人民幣定存。也就是大概貸個200萬元或300萬元出來,拿去存在中國大陸的銀行,做人民幣的定存。他認為這樣可以的。
不過,我的想法是存在中國大陸,一來是怕人民幣的匯率波動。二來是中國大陸的銀行體制不安全,若是發生銀行行員盜領存款的事,特別是盜取一個不住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存款,神不知鬼不覺,很容易成為下手的對象,對岸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對那個國家而言,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甚至網路銀行的密碼外流,存款被盜取更容易。
我覺得存在台灣,存股的方式以存股對象為國泰金控為例,就比存在中國大陸的人民幣安全。
另一個是,我覺得現在拿去買美股,也就是蘋果電腦的存股也是可以的。
但是似乎股災的周期差不多快到了,我也跟我弟弟說,那麼等股災發生的半年後再入場如何。不過,他似乎現在就很想把錢貸出來運用。
不知道Michael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弟弟現在真的超級想把錢拿出來做運用,所以要想個好方法才行啊。


mikeon88 發表於 2016-6-20 23:36  



mikeon88 發表於 2016-6-21 10:25  

同學帶小孩來上課時我都會建議他們,
不要給小孩一筆錢去投資,
因為投資過程總會賠錢,用自己的錢賠起來才會感到痛。

讓小孩用自己賺來的錢去投資,學會白手起家,
不管多有錢的家庭都要訓練小孩白手起家,
這是很重要的,
因為沒有人可保證永遠一帆風順,
一定教小孩如何從一窮二白中再站起來。

10年之後,投資績效真的很穩定之後,
再慢慢的把財產交給小孩管理。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創業都失敗在不夠專業

From: LI阿宏
發表於 2012-6-1 10:50

想創業也要有一些基本的會計及經濟的底子
還有一些基本法律知識
不過目前也苦於找不到好老師引導,
自己摸索實在是要花非常多的時間 !
 
 
From: mikeon
發表於 2012-6-1 13:04
 
創業要成功有三要素:興趣、專業、毅力
大部份人都失敗在不夠專業
東西做得不夠好,功夫沒學到家
就想自立門戶

至於商業及法律知識倒是其次


From: mikeon
發表於 2012-6-9 21:46

創業的專業知識不是靠翻書本
而是蹲馬步

看要做哪一行,就去當學徒
被操個幾年才會出師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債務清理

From: trewqasdfg
發表於 2011-9-1 22:29

在台灣的消費者債務清理方式,有「前置協商」、「更生」、「清算」等三種
前置協商是進入更生或是清算的必備條件

前置協商的債務不打折,目的是要銀行與債務人好好談,法院不介入,
由最大債權銀行做一個聯絡平台,雙方協商出每月可償還的金額。

前置協商若失敗、破裂、違約後,會進入更生或清算,
也可以先走更生再走清算,
此時法院會介入判決,

更生的債務會有免責的可能性,
因為法官多半認定債務人較弱勢,會傾向做出有利債務人的判決,

例如債務人舉證自己每個月的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最多只能還1萬元,
很可能法院判決72期償畢後,剩餘債務免責!

不過,債務人千萬不要老想著利用「前置協商破裂」-->
「聲請更生」--> 獲債務部份免責爽爽過日
這也是坊間業者常拿來招徠客戶的噱頭,
吃虧的卻常是債務人,
因為債務還沒豁免就得先繳一筆錢給業者,

二來法院不是笨蛋,若沒有辦法有力舉證自己確實盡力支付更生方案中的期金,
甚至也有可能被債權人聲請進入「清算」。

清算,顧名思義就是「清光光來計算」,
是假設把債務人所有資產變賣後進後債務償付的狀況,
所有財產都盡力變現並償債後,剩餘差額債務可獲得豁免。

不過,更生與清算,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
這是非不得已別用的機會,
只要有更生清算紀錄,在聯合徵信上頭都有紀錄,不會有所謂的「清白」,

聯徵註記期間還蠻長的,「清算」註記十年,
「更生」清償後註記五年、但總計不超過十年,
「銀行債務協商」清償後註記三年。。

我看過的不少例子,就是明明有資力償還,卻故意拖欠,
先走前置協商,再故意破裂,聲請更生,
結果在更生方案中的還款方案不夠誠意、不夠真實,
甚至被發現還有其他可變現資產,明顯誠意不足,
但聲請更生後不能任意撤回,要債權人同意,
債權人當然不會放過「清算」它財產的機會,下場可知。

消費者債務清理成功的案例,多半在前置協商時就有譜了,
因為只要不是欠下天大地大的債務,每個月扣薪約1/3來還債的速度其實很快
(前提是沒有拖很久,讓違約金、違約息孳長),
我也看過進入更生,其能力真的只能還四成左右,但更生成功的,
因為他盡力了,且更生方案沒有什麼讓人覺得矛盾、挑剔的地方。

我看過最扯的就是自稱家裡人所有的房貸、車貸、信貸都是為了他借的,
因此自稱他的實際負債高達數千萬,
這就是想用更生來幫家裡所有總合負債一筆勾銷的不法意圖

總之,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當初揮霍透支自己的財富,本就該付出代價,
實不可意圖利用法律途徑取巧,
否則更多的是偷雞不著蝕把米。
除了中樂透,我還沒看過比勇敢面對、努力還債有更快的方式脫離債務~~。

以上,就自己模糊的工作回憶做了點回應,希望有所幫助,
若有錯誤之處,還請各位同學指正!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有一賤招可以讓多數巴菲特班同學有興趣找您開戶

From: CHI
發表於 2011-8-30 08:24

1.巴菲特班的同學從未開戶的人應該不多?
所以您並非開發新開戶市場,
而是開發另開新戶,
此時,您的誘因將會非常重要...
折扣優惠是其一,
但參考市場最低行情,
您的折扣似乎並無太大吸引力...

2.很多營業員以提供資訊(明牌)為號召,
偏偏巴菲特班的專長就是自己找明牌...
所以這點也不適合...

3.其實巴菲特班的理念是與您的行業相衝突的
因為,巴菲特班主張不讓券商營業員賺太多...
六年才買賣一次中碳,我要是營業員的話,
我才不找Michael 開戶哩!
靠他,我會餓死...
真要找Michael開戶的話,
我的目的鐵定不是要賺他的手續費...

4.抱歉!只是個人看法,希望不會讓您覺得不舒服...

5.倒是建議您設法跟公司用專案申請更低的折扣(比照市場最低行情)
開發客層鎖定市場上最多數的技術分析的學生(多為新手)
因其交易成本較高(頻繁交易)
渴望明牌...
等他資產差不多腰斬時,
您再以救世主之姿現身,
推薦他過來上巴菲特班囉!
一來顧客會更感謝你,二來您也是功德一件...

6.我有一招賤招可以讓多數巴菲特班同學有興趣找您開戶...
怕被Michael唸...
就不說了...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15年以後才開始計息的儲蓄險

From: AngusLee
發表於 2011-6-14 18:29

今天接到人壽電話行銷保險
一聽之下挺划算的
他是一種結合定期壽險的儲蓄險

每年會給年保額的6%利息
他以每月繳5000,繳15年來算,
似乎15年後可以全額領回,也可以繼續領

每年保額為15萬,每年配息150,000x6%=9,000
繳完15年後,利息變12%,每年配息150,000x12%=18,000
前15年每年繳5,000x12=60,000
實質報酬率9,000/60,000=15%
也就是每年固定領單利15%......

有這麼好康的事嘛XD
聊到最後還直接跟我要信用卡卡號

可以請專業人士幫我看看嗎?

因為我不大懂保險,就先考慮兩天看看
若無信用卡,可以先ATM轉帳
然後一個禮拜後才會看到簽約的保單
他強調要先繳第一期5,000元..

雖然大公司是可以相信
但是沒有見面簽約就感覺怪怪
現在都流行這樣電話行銷嗎?


From: Rita
發表於 2011-6-15 12:18

1.保險宣告利率網址 http://www.fglife.com.tw/Unitlink/Interest/page.asp
最高只有2.69%,不可能有6~12%利率
2.保險額度只有15萬,保障太低了
3.月繳 5000,年繳 60,000,領回 9,000,實際年繳 51,000
4.繳15年共繳:15x51,000=765,000
第16年起領息 18,000/765,000=2.35%

分母是 765,000,不是 60,000

所以利率只有2.35% 不是6~12%
保險合約中利率是 2.25%
如果是6%以上,保險公司一定倒閉


From: mikeon
發表於 2011-6-16 09:58

聽 Rita 桑講,
才發現這等於是分期付款買了一個15年以後才開始計息的定存

前15年分期付款期間所繳的本金是完全沒利息的
其所謂的「利息」月繳 5,000,年繳 60,000,領回 9,000
其實是自己少繳的1個多月的本金,根本不是孳息

壽險公司免費使用保戶的分期付款15年之後
才給付2.35%的利率
15年後定存利率也應該不只於2.35%

有這麼好的事,連我都想去開保險公司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正面態度跟主動且不斷學習的好習慣

From: 伽南工作坊
Sent: Friday, October 29, 2010 6:56 PM

我很少回文章~
這篇文章也是看到澤民的回覆~觸動了我的心靈~
我才稍微瀏覽一下
畢竟我覺得這文章對我無益

我是業務~統包型業務~我喜歡當業務~
在我的行業裡(英文不是很重要~只要會Say Hello
跟Yahoo翻譯軟體就可以了)
我的同事有高中生,也有碩士生,有男生,也有女生
但是表現跟學歷是絕對沒有正相關的
而是正面態度跟主動且不斷學習的好習慣
新人進來~二~四週就可以知道你將來
在這行業當業務的成就了

薪水多寡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
而是存下多少錢~才是重點~

我們從二萬初月薪
對這個國內新品牌慢慢耕耘
今年終於比台北市平均薪資高了點
但是有多少人願意花好幾年慢慢耕耘
做很多白癡、無聊的事情

我們也沒有不快樂
在全島無數優美的地方留下影像

我個人發現我喜歡有正面的態度,積極的行為
多存錢 ,低點買入,當股東,收股息
慢慢打造自己的夢想園

統計數字,就端看大家怎麼解讀
例如,我是台灣最高票
或是 有將近七成的民眾沒有投票給你
真是弔詭的政治數據,哈哈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黃金是典型的泡沫嗎 ?

From: Yenyu Chen
Sent: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12:41 PM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1/2/2fdxb.html

記者問:當前的黃金市場如何?是典型的泡沫嗎?

巴菲特答:「如果把歷來開採的所有黃金收集起來,
可以裝滿67呎立方的空間,
以目前的金價來算,
這些黃金能讓你買下全美國的所有農地,
再加上十家埃克森美孚公司,
最後還有1兆美元的現金零用。

不然你就是有一整屋的金屬,
你要選哪樣?
哪一種能創造更多價值呢?」

有人可以幫忙解讀上面這句話嗎 ??
我看不出來黃金市場如何 ??是否為典型泡沫 ??

我自己的解讀:

你可以買下全美國的所有農地,
再加上十家埃克森美孚公司,
最後還有1兆美元的現金零用。
是因為金價太貴了。
當金價泡沫後,你只會剩下一整屋的金屬。

不曉得我這樣解讀可以嗎 ??

最後「如果把歷來開採的所有黃金收集起來,可以裝滿67呎立方的空間」
有人可以知道巴老是如何估算出來有多少的黃金被開採嗎 ??
是否有官方數據 ??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白銀的合理價

From: apple.s-24
Sent: Friday, October 15, 2010 9:53 AM

我一直很疑惑一個問題:
如果說白銀現階段大約是USD 24/oz叫做有點貴
那麼實體白銀應該在哪個價格才算其合理的價值 ?


From: mikeon
Sent: Friday, October 15, 2010 2:50 PM

關於買賣點的判定,我只有二招,
有ROE,就算貴俗價
沒有ROE的東西,看GDP


From: 小彥
Sent: Friday, October 15, 2010 10:07 AM

新聞內容:「市場多認為,聯準會即將於11月3日宣布新一輪量化寬鬆措施。」

11/3當天,只有兩條路:
1.Fed實行QE2.0。
2.Fed不實行QE2.0

1.預期心理實現,利多出盡,黃金還會再漲嗎?
2.黃金走勢會???

因此現在(10/15)搶進黃金白銀,個人認為不是好時機。

黃金的確是跨越時代、跨越種族的最終支付工具,
但別忘記1970-1990年代,地球沒有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黃金低迷了20年。

在二次大戰末期,1944年7月,「布列敦森林會議」
確立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
隨著美國對各國採購日益增加,
1971年美國撕毀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布列敦森林協定,
從此美元與黃金脫鉤,從「金本位」時代進入「美元本位」時代。

個人認為,除非大規模戰爭爆發,
否則在你我有生之年,不會有機會回到金本位制。
這一代投資人的思考,應該站在「美元本位制」,
去想黃金的「炒作or避險」功能。

基於「人棄我取」的原則,小弟目前緩慢的敲進美元中...
(我也不知會跌到多少,只好分批進場)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白銀價格漲高了,才覺得它的好

From: apple.s-24
Sent: Wednesday, October 06, 2010 4:53 PM

最近我逛到一個網站叫做「柏克希爾」(BookSilver)
創辦人林先生主張現階段投資貴金屬白銀為首選,
原因如下:

13-18世紀黃金與白銀的價格一直維持在15:1左右
即便16世紀(西元1545年)玻利維亞的Potosi發現大銀礦造成銀價下滑
但黃金與白銀的價格比例並沒有因此改變太多
反倒是2010年1月黃金與白銀的價格比高達64:1
加上白銀在工業上極具用途
為何此時白銀的價值嚴重被低估呢?
$%^&*)(*&^%$
想知道大家的想法


From: jessica Chang
Sent: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10:11 AM

請問實體白銀去哪買?


From: mikeon
Sent: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11:54 AM

看雜誌做投資真糟糕,會被牽著鼻子走

2009年初我在買國泰金時有誰在問金融股 ?
今年漲高了,才有一堆人在問,
而我己經賣掉了

當價格漲高了,才覺得它的好,
就是被套牢的前兆

這項原則也適用在黃金、白銀


From: alex
Sent: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12:27 PM

轉網路上的文章
白銀ETF和銀幣的差別 2010/1/30

持有實體貴重金屬來說,最普遍的是黃金。
我們來看一下台灣銀行賣的一盎司加拿大楓葉金幣報價
和實際黃金比較起來,有多少的溢價。
根據台灣銀行的網頁,在2010/1/29的報價,
一盎司的加拿大楓葉金幣賣出的價格是36845元。
http://rate.bot.com.tw/Pages/UIP005/UIP005INQ1.aspx

當天鉅亨網查到的黃金現貨價格是美金1080.95,
換算當天的台幣對美金31.99元的話,
一盎司黃金是34580元。

金幣和現貨的價格差異有2265元,大約是6.55%的價差。

一般來說,買賣實體貴金屬是有難度的,
如果把鑄造、運費和關稅的考量放進去,
6.55 %在台灣還蠻常見的,
銀樓的買賣常常是7%-10%,
因此台銀賣的還算合理。

如果我們有一樣的方式來計算,
一盎司的 澳洲笑鴗鳥銀幣賣出的價格是903元。
白銀現貨是一盎司518,銀幣和現貨的價差差異有385元,
價差高達74.24%

我覺得很奇怪的是,
黃金這樣接近實體,頂多只有6%的溢價。
那白銀高達74.24%的溢價從哪邊來?

在台灣,如果要買實體白銀,不要說賣不出去,
連買進銀幣的溢價都高達74%,
在網路上能夠查到最便宜的銀幣,溢價也高達55%。

基本上,物以稀為貴,如果買個幾枚來玩玩,或者送人,
承受這樣的溢價還能接受。
畢竟銀幣真的很漂亮,實體貴金屬的魅力和珠寶一樣,
相信送禮收到的人也會很開心。

但是如果拿來作資產配置,
這種溢價就如同搶劫一樣,
還沒對抗通膨之前,就先死了。

如果拿10%的財產購買溢價銀幣,
你的購買力馬上只剩下2.6%,
相當於25年通膨的威力,而且全無避險效果。

如果拿50%的財產購買溢價銀幣,
你的購買力馬上只剩下13%。明智的人,
不會做這種事情。

相對於溢價,ishares推出的白銀etf則是個好選擇。
埃雪公司的白銀ETF每年只收0.5的管理費,
相對於74%的溢價,可以扣上148年。
資料網站請看
http://us.ishares.com/product_info/fund/overview/SLV.htm

我知道有人會說,ETF這種紙契約,到最後會爆炸。
這種論點我相信有可能,但是卻找不到資料支持。
我相信萬物皆藏有陰謀論,
但是實際上,溢價死的速度,肯定比紙契約快。
我不知道紙契約爆炸的時間是一年後,兩年後,還是三年後。
但是我知道,買溢價來作資產配置,馬上先損失74%的資金,
加上148年的時間。

我支持持有實體金幣和銀幣,但是買賣流通要順暢,溢價要低廉。
超過6%-10%的溢價,不只無法對抗3%的溫和通膨,
甚至是直接把自己的財富,
轉移改賣出白銀的人,當真是有錢人的陰謀阿!


From: 黃 爾健
Sent: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9:12 PM

到goldsilver.com看看價錢
黃金價格1350 usd/oz 現貨1409 usd/oz
黃金現貨和台銀差價不大

白銀價格23.24 usd/oz 現貨25.22 usd/oz
這是在美國的價錢,台灣商人都是從國外進口
進口的價錢就是25.22
= (25.22*500*1.05 + 275)*31.2 = 421683 (台幣)
這就是他的成本價,多出來的價錢就是他要的利潤

但真正可怕的,依不流通的情況,賣回去他們又會抽你多少呢?


From: buffetarian
Date: Fri, 15 Oct 2010 11:08:11 +0800

= (25.22*500*1.05 + 275)*31.2 = 421683 (台幣)
請問可以解釋的清楚一點嗎
我看不太懂怎麼算出來的
500? 1.05? 275 ? 是代表什麼


From: 黃 爾健
Sent: Friday, October 15, 2010 11:22 AM

很抱歉,沒有說明計算方法,以下數值都是2010/10/12當日的數據
25.22 = 白銀美元價格/oz
500 = 500oz (進貨以500oz為單位起跳最划算)
1.05 = 1(貨物價值)+ 0.05(稅)
275 = 運費(美元)
31.2 = 匯率(美元換台幣)

以上費用都寫在美國白銀商人的網站
http://goldsilver.com/international_shipping/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CFA

From: peiminhsu
Date: Tue, 7 Sep 2010 11:45:12 +0800

你好,我也是巴菲特班的同學
我目前在準備年底12月CFA level 1的考試
看到你提到你有考CFA
所以想說是否可以請教你依些準備過程的經驗 ?


From: ecashflow
Date: Tue, 7 Sep 2010 23:40:49 +0800

我之前是邊上班邊準備,一路撐到 level 3,很辛苦
週一至週五留在公司K 書到10:30,
週末至少有一整天在補習班上課
要有心理準備至少過兩年半這種日子

除非是一定要在金融圈討生活,沒必要考
後來我也沒做財務方面的工作,
現在於竹科做呆頭工程師

我個人覺得CFA的知識對投資績效沒有強 correlation
CFA 是門化簡為繁的藝術
建議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化繁為簡才能持久


From: 政謙
Sent: Thursday, September 09, 2010 11:22 AM

我有會計師跟CFA證照,
跟你分享一些我對考試及證照的看法:

1.考證照不會增加在主管心中的分量,可以增加客戶的信賴度:
非業務類的工作,主管喜歡的是反應快,能解決問題的屬下,
所以證照多寡對主管不是重點。
但業務類的工作,名片上多幾個「耳熟能詳」的英文字母,
比方CPA、CFA,
確實可以增加客戶第一印象,進而增加生意量,
當然業務工作重點在長長久久
專業及服務不好的業務員是無法用證照彌補的。

2.證照是「保險」,而非「投資」:
如上所述,非業務類的工作重點在幫主管及公司解決問題,
靠工作能力獲得升遷跟加薪是最實在的,
如果真的是因為多了幾張證照而打敗競爭對手
個人認為機率不高,碰到這種情形就當賺到...
所以有幾張證照,只是讓我工作更有安全感,
雖然現在從事非業務類工作
但將來如果真有需要,憑藉平日建立的人脈及證照,
相信轉業務工作也不至於沒飯吃,
因此我把證照視為保險~~~

以上兩點看法可能跟坊間書籍雜誌的說法不同,
純粹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至於準備證照的方式,
其實補習班資料準備的都很齊全,
網路也有很多考生分享經驗
事先規劃好自己的工作及家庭生活,
保留充分的時間準備考試,
只要找到適合的準備方式及讀書環境,
及格的機率是很高的。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還本型意外險好嗎 ?

From: icutesmalldo
Sent: Tuesday, June 15, 2010 8:38 PM

最近小弟一直接到電話行銷保險(大都會人壽),
推銷還本型意外險標榜買保險不用錢,
20年到期之後能領滿期金,全額退還保費,

雖然是保本但是保險公司給付完滿期金,
契約效力即行終止,也不是終身保障,
不知道保險公司在搞什麼花招,
所以請教老師這類型保險到底划算嗎 ?
可以買嗎 ?…謝謝


From: 智勝
Sent: Wednesday, June 16, 2010 10:14 AM

好不好啊,答案沒有一致,
標準答案還是見人見智…

提供二個方向,您可自行評估。

一、 找個EXCEL公式用通膨,例如:-3%計算。
可得出20年期滿時,本金會變得多麼沒有價值。

二、 第二點才一直是我所Care的每年看似小錢,
20年內不順那年手頭很緊時小錢會變大錢。

三、 第三點也是我所Care的,
眾多小錢積累起來每年的負擔就不小,
很多人被保費壓垮。

四、 1. 從網路上查到,
還本型意外險年繳大概 12,000-35,000各家不等。
普通意外險年繳大概 1,000-4,000。
從機會成本來看的話,
第1點等於是您買了普通意外險 1,000-4,000,
然後再跟一個沒有利息的會,年繳 11,000-34,000。
會期是20年,期滿才可領回「本金」。怎麼想都不符算。

2. 滿才可領回,中途如果要用到錢,解約可拿到的錢少非常多…
在國人的情況中,通常這是大部份的人會做的事。

3. 將 11,000-34,000每年買一支符合「巴菲特班」的股票,長抱,
將IRR變成20年,您會看到差別而且會嚇死您。

結論:以上幾點看起來不買比較好,
那您可能會問我,為什麼答案會見人見智呢?

我的理由是:
許多人沒有儲蓄的習慣,習慣把錢花掉甚至花掉未來的錢,
那不如買這個,有強迫儲蓄的效果
而且就算不能堅持到20年,
中途解約至少還有一點錢可拿到,總比都花掉來得好。


From: 謝 達昌
Sent: Wednesday, June 16, 2010 10:53 AM

需考量到貨幣時間價值及機會成本。
20年前的一碗麵15元,20年之後同樣的麵變成30元。
所以還本型表面上把保費還給你,
實際狀況你付出了這20年的
利息+通貨膨脹損失+資金無法再轉投資更高標的物的成本,

保險公司不是慈善事業,不可能作賠錢生意,
「買保險不用錢」是一種話術,不必太在意,
重點在於評估這樣的成本v.s.保障的CP值,
每個人的投資能力or風險承受能力不同,

所以同樣的險種可能適合張三,但不適合李四。


From: m9103403
Sent: Wednesday, June 16, 2010 10:53 AM

保險公司由保戶收得保險金之後,交由公司投資人員。
藉由這些資金去賺取更大的報酬,
再把報酬的一小部份連同本金還給保戶。

2008年金融海嘯後,在股票市場被嚇壞的投資人,
資金急欲尋求安全的避風港,
保險公司趁機推出3~4%的保本儲蓄險,收得的保險金,
卻可由Mike的盈在表去找到10~20%報酬的好公司股票。

所以以報酬率的角度,還是投資好公司股票來得好吧。


From: w8755
Sent: Wednesday, June 16, 2010 4:35 PM

每年年底吉和都會購買產險意外險來補足壽險意外險的不足
約1,600元產險意外險可以買到200萬的保障
但壽險可能就要 2,400元(以職業類別第一類)

另個人保險的觀念是純粹買保障型的商品
投資不跟保險混在一起(如購買投資型保單)
投資就用股票來操作


From: w8755
Sent: Wednesday, June 16, 2010 8:14 PM

沒錯,就是產物保險公司出的意外險
採一年一保,不保證續約,但保費真的便宜

一.吉和老婆:
剛剛有同學提到「平民保險王」作者劉鳳和先生
吉和老婆的產險意外險就是跟 劉先生投保
由華南產物保險公司出單,

保費及保障金額就如下述

二.吉和個人:
因上班須通勤,所以吉和向泰安產險投保100萬意外險
如果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加倍給付保險金,最高可給付600萬
再加上很多的附加保障,保費 1,500元/年,
這種優惠是壽險公司買不到的


From: 曉佩
Sent: Thursday, June 17, 2010 1:58 PM

一、還本意外險的優點
1.強迫儲蓄
2.將原本會花的錢,二十年後變成一筆還本金還給你。
舉例來說一般壽險公司一百萬意外險(主約型),
一年約1,370元,還本意外險一百萬則是9,405元。

所以公式為
一般意外險1,370x20年=27,400元(花掉的)
還本意外險9,405x20年=188,100元(還本的)(含轉帳1%折扣)

另外還本意外險還會再給你總金額的6%利息,
也就是再多付給你13,300利息。

3.陸海空意外事故加倍保障
4.職業等級一到四級同等價格

二、缺點:
1.通膨問題
2.無法附加實支實付意外險,
亦即意外跌傷無法獲得理賠。
僅理賠意外身故及意外殘廢的部分。

三、最划算的族群
1.需要高額意外險的一家之主。
(原本要花掉的,變成儲蓄還本金)

2.職業等級高的人,像是司機、建築工人……。
(費用原本就很高,改成這個較划得來)


From: Kay Lu
Sent: Thursday, June 17, 2010 4:42 PM

1.人壽與產險公司的意外險價錢差別:
幾乎一樣的保險內容(如:NTD:1百萬)人壽會比產險公司還要貴喔。

2.一般意外險與還本型意外險差別:
a.)還本型的意外險比一般型意外險(NDT:1百萬)來比,保費高出一般型的很多。
b.)還本型的必須持續的繳費,一般型的可以選擇每年繳1次,彈性較大
c.)有通貨膨脹的問題

3.結論:(以下說法純屬個人論點,僅供參考)
因為我長期在國外工作,也常需要到處飛,
在加上我目前正處於30~50歲這對家庭經濟貢獻最大的時候
所以有個高額的意外險是非常需要的。
我約算過如果我發生意外,
家裡的妻小&爸媽&房貸+教育費用,
大概要有一筆多少的保險費,
可以讓他們的生活不受重大的影響。
大約是NTD:1千萬.....

所以我將我將這1千萬的保險分為兩部分...
1.壽險(只要掛了就有得領)
2.意外險(意外死亡才可以領的)

壽險不在今天的討論話題內,所以我們就只講意外險。
如果你是家庭的大支柱,其實我很建議
1.意外險保到NTD:500萬,
因為500萬的意外險算是個分界線,
在高於500萬的意外險也有,但是手續還有
其他有的沒有的確認,挺不方便的,
所以500萬對於一般的家庭也夠了。

2.保產險公司的一般意外險,
因為一樣的保險額度產險比較便宜

3.保一般型的意外險,因為用很便宜的錢就可以保到很高的保額。
意外險顧名思義就是一外發生才給付的
所以不像一般生病死亡或自然死亡,可以有準備與安排,
所以越高額的保障,可以將家庭的衝擊降到最小。
所以在我們付的起的前提中,
選擇最高的保障,就是一般型的意外險
(本人為例:500萬的意外險,
我一年只需要繳交NTD:4,500,
這是還本型意外險無法達到的,
如果你要保還本型的意外險保到500萬,
我想一般人一個月的薪水可能都不夠喔 !!(不實際)

4.保一般型意外險,因為家庭支柱的年紀約在30~50歲這20年,
當你已經不是家庭支柱的時候,
你可以降低你的保額,把多的錢拿去享受阿 !!(高彈性度)

5.保一般型意外險,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因為上過了巴菲特班手上又握有盈再表打,
可以把要拿去保還本意外險的錢,拿去保一般意外險,
把省下來的錢拿來投資股票,
我想20年後一定會比保險公司給的還好,
而且還擁有每年NTD:500萬的意外險喔...哈哈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李宗憲律師

From: 李宗憲律師
Sent: 2010/05/23 18:48:56

Michael 大:
剛剛上完課,感覺真是太棒了,
有當頭棒喝的感覺,
就如同你所說的「被電到了」

之前,我太太還跟我說,
為什麼工作了十年,卻沒存到什麼錢,
今天才知道,光是融資的成本就玩光光了,
我自己之前也是追逐熱門產業,也賠了不少,
如果早一點上就好了

不過,好在我今天開始轉運,
能夠上到Michael大的課,
完整的了解了巴佬的觀念

古人說:受人點水之恩,應當泉湧報,
好在小弟在法律的專業上還算可以,
也辦過一些像樣的案子,
如果日後有小弟可以協助的地方,
請不吝與我連絡!
以下是我的部落格 http://lawyerlee168.spaces.live.com/

感恩!李宗憲律師


From: mikeon
Sent: 2010/05/23 20:22:56

教巴菲特班最大的收穫,
除了6,000元以外,
就是結交到各行各業的好友,
有骨科、泌尿科、牙科的醫師,
現在又有大律師
這都是在步入老年時很必要的朋友

我得之於同學的幫助是更多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對同一件事的評論差別這麼大啊 ?

From: 謝達昌
Sent: Wednesday, May 12, 2010 2:29 PM

同一人,對同一個國家評論,股市漲跌前後有很大的差別

5/4起跌前
我不同意麥嘉華的中國崩潰說

5/12跌了幾百點之後
中國經濟可能拉警報,全球危機多一樁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買房出租煩事多

From: 羋羋
Date: 2010/4/14 22:51

個人覺得當大家都在講有多好的時候無疑的是過熱了
媒體一直渲染買房出租多好多好
卻沒有深入分析買入後的管理營運問題
這些問題在專業的包租公或投資客眼裡都不算甚麼
因為他們熟門熟路,有自己配合的包商或通路,
成本自然可以控制到很低

可是對於一般大眾投資第一間房屋出租來說卻是很大的問題
最簡單隔一間套房至少十來萬跑不掉,
租金多少 ? 多久回收 ?
中間還需要扣掉折舊,換了房客的整理,
這些問題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
在過程中會被包商多賺很多,
雜七雜八的費用會持續的增加成本

我曾聽一個親戚有幾間公寓出租,
對普通上班族來說他已經算專業包租公了
所以他裝潢好房子就會去賣場一次買一整批的家電回來
結果聽他說三天兩頭的就要去修電視、修東修西,
我們都很疑惑,
自己看的都還是網路上標二手電視,幾乎也沒壞過
怎麼他買全新的還要常修 ?
好在他已經退休了,成天就忙著這些瑣碎雜事也沒甚麼

我很難想像一般上班族下了班累個半死,
還要再為了別人家電視模糊、水龍頭不緊這些雜事煩心
只為了媒體報導包租公的3%~5%投資報酬率 ?
那學巴菲特班投資就好啦 !


參閱:懂買房比懂炒股更易致富 ??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懂買房比懂炒股更易致富 ??

From: lue_666
Sent: Thursday, April 08, 2010 2:30 PM

懂買房比懂炒股更易致富
本文摘錄自《Money錢》2010年3月號 ● 撰文:童再興

...... (3)懂買房比懂炒股容易。買房門檻高,自備款以百萬元計,但有了自備款後,便只有「地段、地段、地段」最重要了。相對的,股票專業術語原則複雜得多,從EPS、本益比、財務報表,到產業、產品等等,起伏變化大,要當股市贏家比當房市贏家,困難而辛苦得多。 ......


From: 黃欽宏
Sent: Thursday, April 08, 2010 4:18 PM

『…你可以不懂股票、不買基金,
但不能不買房,不能不懂買房。
若一生不買房,注定是個收入趕不上房價的窮人,
或者比同階層的人窮。…』

這是出貨報告嗎?

舉這麼多買房賺錢的例子
和我們聽到某某某買台塑幾十年,暴賺數十倍的例子何異?
都是拿最好的例子出來說

股市股價明確,賺賠很容易算
房市不透明,搞得好像每個參與者都大賺,真的嗎?
那怎會有全球次貸風暴?怎會有斷頭屋?
中信銀和永豐銀的美國子行怎會因商用不動產斷頭而大賠特賠?

我記得政大張金鶚教授的一個建議就是…
提高房市透明度,杜絕炒作…


From: mikeon
Sent: Thursday, April 08, 2010 6:59 PM

「神功」P57
圖1:巴:呵 ! 呵 ! 那是因為你看了太多無用的資訊
圖2:巴:你看的那些媒體天生就有愛追逐熱門股的特性,
才有助於銷路。
可是股票在底部時卻常不被注意
因此若按媒體的報導去選股,
剛好跟買低賣高的投資原則抵觸,很容易買在高點


From: 謝達昌
Sent: Thursday, April 08, 2010 5:04 PM

每個樂透得主只花了100元,
隨便簽一組數字,就賺了上億。
所以大家快去買?
這類標題就是標準的不負責任言論,
勝者的背後,有更多陣亡的人,

投資的本質,就是buy low and sell high,
但是如何buy low就是一門學問,
不論任何行業都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鑽研,

買房通常比較不容易賠錢,是因為金額較大,
所以投資者會花比較多心力貨比三家,
而且脫手不像股票那麼容易,所以就會減少買賣次數

這就和買股前專心分析,
然後不作短線價差的原則是相同的,
不管是股票或房子或開店作生意,
只要成本便宜,等待時間回歸價值,
最後就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了

p.s. 買房也不見得一定賺,
我有認識的人在逢甲商圈買了一些學生套房出租,
十幾年下來房價也跌,租金也跌,房子也折舊,
換算後的年複利報酬大約只有2~3%,
所以沒有絕對好的投資項目,
只有「你懂不懂」的投資項目。


From: 柏元
Sent: Thursday, April 08, 2010 5:36 PM

有很多人買了房子從此就走上屋奴這條道路
繳貸款期間如果因為工作不順
EX裁員、降薪、無薪假......etc
房貸若繳不起可能面臨法拍、銀拍
後果可能會導致妻離子散
或者壓力過大自殺等一些負面影響
相對著股票流動性高,
如果抱著資優生股票,縱使被套也可以領取固定的股息
Michael手頭的中碳就是一個好的驗證,
持有好幾年也翻了好幾倍

所以假設預算1000萬的房子,
如果可以有800萬的現金,那你只要貸200萬
如果只繳個頭期款200萬,你要貸800萬
哪一種情形壓力大 ? 當然一目了然
如果你是貸800萬的人,等到你繳完那時候應該也該退休了吧 !
而且為了繳房貸,你必須縮衣節食,也許整個生活品質也沒了
最後擁有這間房子,可是卻也沒存到什麼錢
現在的人怕的是活太久沒錢花

小弟我的想法是用Michael的方法來賺取800萬
而不要變成去貸那800萬的人
我想Michael的方法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報酬
當然,如果你是房屋投資客,以上內容也許就不適用
這是小弟的淺見
祝大家身體健康

補充:前幾天聽到一個噩耗,
小弟的好友跟我同年29歲,前陣子死於腦癌
而我媽的一位同事36歲在浴室滑倒,頭去敲到牆壁,腦出血送醫不治
二者故事共同點都是當事人都非常年輕,可是卻都早逝
不禁感嘆人生無常,所以更要及時行樂
也更讓我學到人要活在當下,好好把握每一天 !!
多多關心身旁的人
也許貧窮和富貴的距離只有「健康」二個字


From: fivegeneration
Sent: Thursday, April 08, 2010 6:40 PM

很有渲染力的文章,小弟沒有房子,
目前正在存錢並思考房子的事情

有以下幾點是我的疑問
1.房子是會折舊的,10年前的一坪20萬,
到了10年後變成一坪40萬,聽起來很能增值,
但是40萬是指新房子吧,
10年前買的房子折舊後還有投機效果嗎?

2.假如買房子是為了自住,
那麼在房市高點的時候把房子賣了,
還不是要買新房子來住,
除非真的有人狠到改成用租的
(放棄自己有房子的穩定感),
如果做不到這點,
所謂的資產增值豈不是變成紙上富貴嗎?

3.投資/投機房地產的門檻很高,
成功了可以賺到一輩子的積蓄,
那失敗了會不會變成一輩子的負債?
用REITs可以取代直接投資/投機房地產嗎?

4.結論:能夠保值/增值的其實是土地,
而非土地上的房子,
所以房子只要低點有機會買可以負擔的來自住就好,
也不用想說要賣掉投資,
如果要炒房子還不如去炒地皮,或者買房子來出租

不知道小弟的想法正不正確呢,
同學們有房地產高手可以解惑嗎


From: 智勝
Sent: Thursday, April 08, 2010 8:06 PM

小弟是智勝不是房地產高手,不過略懂皮毛,協助回答問題~

1.房子本身會折舊,但是也會增值,
幾十年來,增值的幅度皆大於折舊的幅舊。
再來,一般投機房子的不會放超過2年,
放超過2年基本上已經當成投資用。

舉例:如果一開始你設定為賺價差,
那你會儘量向銀行貸款,並設定寬限期,
並在只繳利息的時間內,儘量將房子出脫,
這是投機。

如果你是買來自住,10年後會不會漲基本上影響不大~

再提供一個消息~台灣的房地產,
除了中北部有漲之外,南部地區這10年是賠的,
意即你10年前在南部買房子,放到現在幾乎是賠的。
所以~重點是地段。

2. 目前如果我持有北市的房子,目前賣掉可賺價差3000萬好了,
去租房子一個月高估一點,算租3萬~
算一算可租83.33年,你會怎麼思考?
資本主義,起起落落,漲漲跌跌…懂得買,
我想也需要懂得賣。

上面我所提出的思考題,沒標準答案喲,每個人都對。

如果是我,我會賣的,
理由:先出脫賺價差,獲得一大筆錢,
這筆錢看是要低檔買有股利的股票,
還是乾脆定存領每年30萬的利息,
換句話,年租金我只需再多支6萬。
另外,房地產其實如景氣循環股,目前真的算相對高點了~

3.門檻高不高呀~見人見智說~
如果不用花你一毛錢就可購得房產不曉得是算高還是低~

如果你在低檔時購買中碳,
況且購買時,銀行願意讓你「房貸,這邊變股貸」。
你會買多少呢?

成功與失敗是靠我們下了多少的努力與研究所形成的「結果」。

另外投資房地產只要你不超過你本身的槓杆,
是不太會失敗的,
因為跌了放著或自住就OK了。
除非你買了貴了的房子,又想賺差價,
那就跟買了貴了的股票想賺差價一樣…
那就看你是要長期投資,還是停損賣出了。

4.土地能保值與增值,小弟同意,這觀點是正確的。
土地這幾年幾乎全台都增值,
因為他的稀有性,但土地周轉率不高~

房子低點且自己能負擔的買來自住,也是對的~
因為是在低點買進,光這點做什麼都對~
只要確定他不會消失~

全球的富翁有很大比例來自股市跟房市
但如果加上比成功率的話,
做房地產成為富豪是比在股市中成為富翁來的高。

不好意思,因為小弟身邊有許多朋友從上班族變成專職的房地產投資高手,
從月入2-3萬,變月入幾十萬~
所以在房地產投資上,他們是成功的。
不過他們幾乎不碰股市…

小弟儘量回答了,也前後對自己的回答看了二次,
如回答不儘詳細或不周全,請見諒並請指點,
智勝感恩


參閱:買房出租煩事多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謝謝Michael,我們移民花蓮了

From: LEWIS
Sent: Tuesday, March 30, 2010 7:31 PM

Michael 謝謝你,
由於上了你的巴菲特班,對股市又有一番新的見解,
對往後的股票投資更有把握,更沒有後顧之憂,
所以,決定搬到花蓮鹽竂海邊定居

最近買了一塊開心農場,可以看到海,
但是要建設完成,可能須二年的時間,
所以先在對面租了一間三合院的房子,
非常簡陋,暫時先住下來,
日後也可以就近監工,
這是我的部落格 Lewis的玩樂生活

有空可來花蓮找我們,
我們一定會好好招待恩師你,
四月份來時,有海膽、鮑魚、龍蝦待候

學生 Lewis、Diana 敬上


From: mikeon
Sent: Tuesday, March 30, 2010 7:59 PM

哇...太棒了 ! 這正是我所追求的生活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巴菲特的CEO

From: Clark Wu
Sent: Sunday, March 07, 2010 10:13 PM

上次上課的時候你有提到你曾經看過一本書
是訪問berkshire旗下各個經理人。
請問你還記得那本書的名字嗎 ?


From: mikeon
Sent: Monday, March 08, 2010 9:07 AM

2004年在101的Page One書局買的
書中有巴菲特早年在做代操(合夥人)的合約

The Warren Buffett CEO: Secrets from the Berkshire Hathaway Managers




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買法拍屋會不會獲利比股票還快 ?

From: CY
Sent: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10:07 AM

買法拍屋會不會獲利比股票還快 ?


From: 謝 達昌
Sent: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1:33 PM

其實你的問題也可以變成
「買樂透會不會獲利比股票還快」
前題是你有把握買對。

「用便宜價格,買進你能理解的好標的物」,
可以運用在法拍屋、黃金、字畫、名酒...任何投資上。